春光曼妙,十里茶香。北纬28°,有一个全球最早开采春茶的地方,此时满山沁着茶香——这正是“中国特早茶之乡”泸州纳溪区。
纳溪,自古以来就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中国名茶志》列有“泸州茶又名纳溪茶”,《宋代名茶》中也有“纳溪梅岭茶”曾为贡茶的记载。
(资料图片)
无论历史的厚重浓郁,还是品质的独特优良,纳溪特早茶都称得上独领风骚。要为乡村振兴助力,讲好茶故事、打响纳溪特早茶品牌是关键一步。3月16—17日,拥有千万粉丝的“纳溪特早茶推广大使”@川香秋月带领来自微博文化历史、旅行摄影、科普、美食等领域的资深大V以及中央、省市多家媒体一行20余人组成的探访团走进纳溪,开展纳溪特早茶原产地计划探访活动。
“纳溪特早茶”品质优成为茶农增收“稳定器”
3月16日,春光明媚,探访团走进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万亩亿元茶园示范基地,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茶山吐露新芽,到处都是采茶工忙碌的身影。
“把最新鲜的‘两叶一心’就这样采下来了。”茶农李大娘灵巧的双手在茶树枝头上下翻飞,手指一捏、一掐、一放,一粒粒清香鲜嫩的芽尖便落入篮中,李大娘说由于最近都是暖阳天,茶叶长势好,一个晚上就能窜出一茬茬新芽,“我自己的几亩茶山摘完后,又到茶厂帮忙采摘,一天能摘五六斤,差不多能挣两百元。”
从1月开始,纳溪区30余万亩特早茶就陆续进入采摘期。广大茶农忙碌在茶园,抢摘春茶出售;一家家茶叶加工厂的制茶机器高效运转,赶制新茶上市……“全村有5万多亩茶园,村里2488户11326人,人人种茶,都靠茶叶增收致富了。”纳溪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赵瑜介绍说,“从元月份,截止目前,纳溪已经采摘了2万吨鲜叶,每斤收购价格最高达150元,不仅价格走俏,还有些供不应求。”
供不应求源于“纳溪特早茶”品质优。地处北纬28度的纳溪区,因川南山地河谷地区独特的河谷季风气候,特别适宜早茶生长。其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使茶树发芽比川西北茶区早7—10天、比江浙地区早1个月以上,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最早可于腊月开园采摘,除夕就能喝上新茶,因此又有“除夕茶”之美称。
纳溪特早茶以自然生长的中小叶茶树品种早春幼嫩单芽为原料,采用传统加工工艺制作,富含多种氨基酸,被誉为“丹霞金芽”“丹霞绿珠”,也让“纳溪特早茶”成为首批中国——欧盟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
近年来,纳溪区在继承传统产茶工艺的基础上,建立了“纳溪特早茶”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欧标茶园、富硒茶园基地,新开发出“玉笋”“玉芽”“玉针”等系列产品,不断提升了特早茶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纳溪区通过一揽子举措,为助推纳溪茶叶品质更优,品牌更响,市场更广、效益更好,茶产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发力。
茶产业解锁振兴乡村的密码
1月19日,纳溪特早茶新茶赴北京推介;2月11日,四川第十届茶叶开采活动周在纳溪启动;近年来,纳溪常态化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引导如“川香秋月”这类网络“大V”与电商平台、农特产品种养殖大户、农业专合社等共建共推共销,扩大纳溪特早茶的知名度……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加持下,如今的纳溪特早茶“名声在外”。
3月17日清晨,风和日丽,探访团来到了纳溪区打古镇普照茶山。普照山海拨968米,终年山峦云罩雾润,适宜茶树生长。特别是山麓凤凰山的数百亩茶园的茶,因有二龙山泉浇灌,普照溪水滋润长出的茶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为之普照仙茶之四绝。近年来,纳溪区打古镇普照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把茶叶作为全村主导产业来抓,使茶农依靠茶叶持续稳定增收。
纳溪区按照“全省千亿茶产业”战略部署,坚持以茶兴农、强农、惠农,按照“龙头企业+专合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引进上规模、有实力、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数十家,带动10万茶农增收致富。
除了依靠茶叶的收入,“卖风景”“卖茶文化”也成为纳溪区茶产业链上的一大收益。每年春天伊始,纳溪梅岭茶山主题公园便游人如织。
3月16日,茶山上,看到好多学生和游客挎上竹篓,走进了茶园,一边体验采茶研学的乐趣,一边摆出各种姿势拍美照。制茶区,探访团同游客一起体验了杀青、揉捻、烘干等制茶流程。玩累了,“川香秋月”和探访团在“茶家乐”一边品着纳溪特早茶的清香,一边吹着带有茶香的清风,赏着自然风光,聊着家乡的变化,“川香秋月”说,“这就是我们这村民日常的生活状态,一边种茶,一边搞旅游。”梅岭村相关负责人补充说道:“一到春天游客还真不少嘞!游客多的时候一天有1000多人来踏青旅游,村集体经济公司餐厅和村里的‘茶家乐’家家爆满,2022年仅茶山游一项,全村收入700多万元。”
茶叶,不仅是纳溪区一张闪亮的名片,更是振兴乡村的密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近年来,纳溪区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茶文旅深度融合、兴产业富百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记者 戚原 通讯员纳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