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少南京市民发现,身边的“微型”公园越来越多了,比如最近在建邺区玉兰里又新增了一处口袋公园。《江苏省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2022)》也已正式发布。一个个步行可达、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构成了街头、社区的共享“微”空间,满足了人们对家门口的绿色、美好生活需求。
口袋公园,即居民身边可就近休闲游憩、社会交往、健身运动的绿色生活空间,它向公众开放、选址灵活,是城市公园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面积一般小于1万平方米。游憩休闲活动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园绿地为代表的公共开放空间也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空间。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建筑物的密度压缩公共空间,大规模公园在承载力方面体现出了相对集中的劣势。市区公共空间怎样更充足、休闲活动场地如何从远到近、基础设施能否进一步健全......为满足居民对安全、绿色、多样的公共开放空间的需求,口袋公园应运而生。
口袋公园虽然占地面积少、规模小,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但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有益补充,可以很大程度改变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居民对公园的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8月下发的通知中指出,推进2022年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口袋公园”。拿南京市来说,近两年来已建成34个口袋公园,2022年规划建成28个。
逐渐新增的口袋公园为城市、街区增添了宜人绿意,更要切实让居民共享绿色。城市更新以人为本,口袋公园的设施要便民使用,就应该注重居民的实际需求与感受,打造方便、友好的共享空间,具备功能性、观赏性,也可兼具服务性。它可以是一个小型植物空间、喷泉广场,也可以是一条有特色的文化长廊,不管哪种风格,都应更多偏向实用与融合,而非单纯追求美感,更不能挤占居民原本的生活空间。口袋公园在城市整体规划建设中也许是“配角”,但其在社区空间的功能上可以是居民休闲生活的“主角”。只有将其承载的多样功能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口袋公园不断上新扮美城市,各方也须通过合力管理维护好使其风景常美,让居民在日常使用中体会到贴心、温暖。客观上,一些城市口袋公园发展时间还较短,需要在推进过程中积累经验。相关部门在建设口袋公园之余还应对已建成口袋公园的实际效进客观考量。同时,可以动员社区员、居民积极参与到口袋公园的日常维护或实时反馈中,以协助相关部门改善已有口袋公园,一起助力共享空间出新变美,并为规划建设更多口袋公园提供经验基础。
通过口袋公园“见缝插针”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既可以优化城市环境、开拓空间功能,还可以提供公共服务、进行文化展示等。城市更新不仅涉及一定规模的公共空间,也需要像口袋公园一样的“小而美”、微改造,用“四两拨千斤”焕发社区的新活力,让居民共享有颜值、有温度的城市微空间,助力城市走向一个美丽宜居、更可持续的未来。
评论员徐小梦
主持人薛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