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推动肿瘤精准治疗?

记者朱萍 实习生 林昀肖 北京报道 “在TAILOR研究中,我们通过RAS检测,把能够从抗EGFR治疗中获益的病人挑选出来,再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佐证了患者分层和疗效之间的关系。” 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教授李进向记者表示。


(资料图片)

资料显示,在我国,76.9%结直肠癌患者首次确诊即处于中晚期。在中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52.98%的RAS基因状态都为野生型,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已有临床研究证明能够通过特定的靶向药物(如抗EGFR单抗)治疗实现生存获益,改善预后。但当前我国RAS检测率仅为41.4%,远低于欧洲90%以上的检测率,随之带来的,便是精准治疗的低应用率,据悉,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靶向药的使用率仅为31.27%。

如何让更多的国内患者进行肿瘤基因检测,促进肿瘤规范化治疗,李进认为,助力之一,是将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指导患者精准用药,使真正适用靶向药物的病人进行药物治疗。

伴随诊断促进结直肠癌治疗精准化

关于中国结直肠癌的现状,李进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大幅提升,这与发达国家情况类似。中国结直肠癌平均每年新发病例数约55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排名第2,死亡率位居第5。中国结直肠癌诊疗仍面临较大挑战。

李进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发现即为中晚期。这是因为我国早筛早诊早治完成还不够,尤其在国内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每年体检筛查人群比例不高,且结直肠癌早期症状较为隐匿。

“一些症状如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出血,有些患者可能仅认为是痔疮。现在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比如粪便基因检测、大便隐血试验等普查手段进行早筛,对于高危人群,比如家族中有多个结直肠癌患者、患有结肠炎症以及MMR(错配修复基因)缺失患者等,我们建议早一点做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五年生存率也会提高。” 李进表示。

据了解,药企与基因检测等企业也在将药物伴随诊断试剂,以期更好地推动诊断。如基于我国结直肠癌诊疗现状,默克与8家基因测序和体外诊断企业基于TAILOR研究达成深度合作,有望助力全球首批全RAS(NRAS+KRAS)西妥昔单抗伴随诊断试剂盒的诞生。据悉,TAILOR研究作为全球首个由中国研究者开展的、使用NGS进行患者筛选入组的转移性结直肠癌大型的、多中心III期抗EGFR治疗研究,是第一个探研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治疗中国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生存获益的临床试验,也证实了患者分层和疗效的因果关系。李进介绍,TAILOR研究由几十家医院共同参与,最后证明在一线治疗中,用FOLFOX-4方案联合西妥昔方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默克中国医药健康肿瘤事业部负责人袁泽之指出,精准治疗是为患者的“量体裁衣”。在药物使用前,通过伴随诊断试剂盒筛选出适合该疗法的病人。在筛选中,医院病理科通过分子检测将敏感病人筛选出来,这个检测过程中检测试剂非常重要。目前医院的检测平台不同,所用的试剂也多是购自于不同的厂家,各个厂家检测试剂盒质控标准、检测靶点也会不同,因此如何去实现检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整体诊疗生态圈,临床医生、病理医生、医药企业、试剂检测公司多方合作,打通各方面壁垒,从检测的源头去进行规范化。”

基因检测带来肿瘤精准治疗

如何通过基因检测使患者做到精准用药,袁泽之介绍,为了诊疗的方便性,首先要进行肿瘤分类,肿瘤分类方法随技术演进不断细化。起初在未知肿瘤机理的情况下,按照生理位置进行分类。后来在病理切片和显微镜技术下,对肿瘤机理的了解不断深入,分类也不断细化。此后,随生物学的发展,基因组学逐渐应用于肿瘤分类中,基因组学可以发现促使肿瘤生长的背后原因。

“按常理来讲,通过基因组学找到促使肿瘤生长的原因,依据原因进行治疗,就可以克服致病原因,抑制这一突变基因。这是一个好的想法。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较容易找到突变原因,只要将突变抑制,这个病人则可以在八年、十年间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而实体肿瘤较为复杂,即使基因被抑制,肿瘤自身还会进化。在一个基因被关掉时,肿瘤会找旁路或其它方式存活,发生突变。因此在某种瘤种耐药后,还需查找是否有其它机会关掉其他通路。” 对于实体肿瘤的复杂之处,袁泽之进一步介绍。

在肿瘤诊疗的基因检测中,如何把握精准治疗的程度,李进认为,对于结直肠癌术后未复发的患者而言,进行基因检测时,不检测结直肠癌的几种常见基因,而进行例如500多个肿瘤基因的全面检测,是没有必要的。费用较贵的同时,也没有带来临床价值。“所以要进行精准诊断,在病人肿瘤复发时,可以将手术标本进行检测,查看病人的RAS基因状态或其他,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从而避免‘过度诊断’。”

对于如何提高国内患者肿瘤基因检测的接受度,促进肿瘤合理精准用药,并提高患者依从性,李进呼吁将肿瘤基因检测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为目前在基层医院,病人,甚至医生对其了解有限,加之价格对于农村和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患者来说仍有挑战。如果能够将检测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能够为广大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可靠指导。

李进认为,鼓励进行基因检测,实际上可以减少浪费。因为有些病人不太适用于某类靶向药物,如果能够通过精准诊断,使适用的病人使用靶向药物,不适用的病人不用,整体来看可节省国家医保费用。“让真正应使用靶向药物的患者,用医保份额进行治疗,让病人享受到科学的进步。总体而言,对于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都有所帮助。早日将这些检测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国家、企业、个人都可以获益。”

在肿瘤划分逐渐精细,患者治疗愈加精准的当下,对药企而言,药物适应人群也逐渐缩窄。袁泽之表示,假如未来的瘤种细分达到罕见病的精细程度,药企也将面临很大挑战。“届时,每个药物的适应人群很窄,药企无疑也将面临挑战。越细分、疗效越好,药品的定价也许就会越贵,这也将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科技进步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伴随一些挑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