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数据试验田”,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603881)建设的过程,不仅是数据跨境流通交易的先行先试,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在安全前提下开放新型贸易模式与规则的一大探索。
自2019年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签约仪式启动以来,临港新片区通过数据跨境流动、数据产业、数字贸易发展等方面探索国际数据港建设已有3年。
(相关资料图)
三年来,国家与上海地方层面数字经济立法不断完善,临港新片区作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综合性地方法规也已出炉,为国际数据港建设夯实了法治基础。围绕数据相关产业,临港联合产学研成立合作共同体,并组成十大联合实验室探索新技术、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业务的创新研发。同时,电信、联通、移动三大通信服务商纷纷启动国际数据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
作为“国际数据试验田”,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的过程,不仅是数据跨境流通交易的先行先试,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在安全前提下开放新型贸易模式与规则的一大探索。
运营服务商加强算力开放
为建设“国际数据港”的先导区,临港新片区探索建设国家数据跨境流动试验示范区。
2021年11月公布的《上海市数据条例》提到,推进国际数据港建设,聚焦临港新片区,构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功能型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全球数据汇聚流转枢纽。
另外,根据今年6月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上海将形成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区域算力调度、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跨境服务和郊区外环带低时延应用的“双核一带”商用算力空间布局。
各大产业数据跨境流动、存储算力需求巨大,在这一背景下,三大运营服务商在临港加快数据中心、信息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4月,中国电信(601728)成立临港算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临港算力”),推进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项目。
“临港是产业聚集的一块热土。”临港算力总经理吴越霆告诉记者,中国电信在临港新片区布局数据基础设施,主要是关注到临港在政策、资源、人才方面的三大优势。
近年来,国家与地方层面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聚焦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临港新片区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标全球先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以产业集聚、展示交易为一体的跨境便捷交互的国际数据港,为临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撑。”吴越霆表示。地方层面,《上海市数据条例》、《临港新片区条例》等地方法律法规,从探索制定低风险跨境数据流动目录、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搭建跨境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平台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国际数据港。
位于上海东南角的临港新片区规划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界处,辐射整个长三角。目前,临港新片区“4+2+2”产业体系,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新能源汽车两大优势产业,以及氢能、绿色再制造两大未来产业,对数据的挖掘、流通都产生更多需求,需要通信服务商进行大数据中心、公共云算力中心、国际国内通信枢纽等一系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人才方面,吴越霆认为,临港采取多项举措引进顶尖科学家,并吸引诸多科创人才,为“4+2+2”产业体系快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今年6月,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项目正式开工。“在临港园区项目建设以外,我们也在参与整个临港新片区产业园区的数字园区商业能力建设,为明年相关企业入驻做准备。”吴越霆向记者透露,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项目将分为三期连续开发。
数字贸易法治体系扩容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法律体系,但跨境数据流动、数据交易等数字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国家明确授权上海临港(600848)新片区和海南率先开展跨境数据流动的试点,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如何开展试点工作依然缺乏明确的对应法律规范。”在2022全球数商大会上,上海市司法局二级巡视员、立法二处处长李平提到,目前相关试点工作主要是基于《上海市数据条例》的原则性规范,聚焦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构建国家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明确探索制定低风险跨境数据目录,并通过制定《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数据跨境流动的指引》等,落实《上海市数据条例》相关规定。
“跨境数据流通交易的过程中有很多机制体制需要突破,而过去跨境数据流动的规范尚未完善。基于临港新片区的制度优势,可以在谨慎合规的前提下进行先行先试。”上海数据交易所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黄丽华向记者表示。
“临港新片区建设国际数据港,离不开数字贸易的实践与探索。”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告诉记者,由于数字贸易本身的前沿性、专业性和国际性,如何应对数据交易规则、数据流动监管和数据纠纷解决,是国际数据港建设时需要攻克的法治难题。
马屹认为,数据跨境流动往往是依附于跨境商事交易的,因这些数据跨境流动所引发的合规性问题,有时可能也会对整个交易产生结构性的法律影响。从数据纠纷解决的角度上看,如果能将包含数据跨境流动风险的跨境商事交易,通过仲裁这种比较专业、高效、国际化的争议解决机制解决,会更有助于让纠纷在更理性、商业、自主、可预见的环境下得到解决,提升国际数据港数据法治的“软实力”。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研究创新相关制度,以积极推进国际数据产业发展和国际数据港建设,具体包括《临港新片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同时,建设“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科技创新产业链,并促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但在相关数字贸易争议的司法实践中,马屹发现,我国在数字贸易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特别是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平台治理、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就,要加强境外数据管理规则体系的研制,加强境外数据管理的合规要求研究,特别是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数据跨境流动、数据安全、数据主体权利等方面。
临港新片区数据跨境流动的法治保障“朋友圈”正在扩容。据悉,近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与临港新片区法律服务中心、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上海市律师协会、上海数据交易所等共同《关于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流动法治保障伙伴行动倡议》。
“未来,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将依托该跨境数据流动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出数据仲裁规则和线上仲裁指引,吸纳数据争议解决专业人才成为仲裁员,加强数据跨境流动争议解决法律国际合作。”马屹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