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价疫苗扩龄后,适用年龄覆盖9-15岁、27-45岁两个年龄段,扩龄后可以给女性更全面防护,为不同年龄层的女性预防HPV感染和降低相关疾病风险带来选择。

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的癌种。2020年11月,世卫组织发布了《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全球194个国家首次共同承诺,将携手消灭宫颈癌。具体的措施是在2030年前,让15岁以下女孩的HPV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0%、让35-45岁之间女性的筛查覆盖率达到70%、让所有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可及性达到9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了加强对宫颈癌的有效预防,近年来,公众对“HPV疫苗”话题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今年8月23日,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九价HPV疫苗在中国国内的适用人群从16-26岁女性拓展到9-45岁女性,这一消息至今仍备受适龄接种群体关注。11月11日,“扩龄”后的首针九价HPV疫苗同时在上海、广州开打。

九价疫苗扩龄后,适用年龄覆盖9-15岁、27-45岁两个年龄段,可以给女性更全面防护,为不同年龄层的女性预防HPV感染和降低相关疾病风险带来选择。价数越高保护能力越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第一杀手。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4万,死亡人数约34.2万。另有数据显示,中国宫颈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占到了几乎全球的五分之一,平均每5分钟就有1名妇女罹患宫颈癌,每9分钟就有1名妇女死于宫颈癌。

中国作为WHO成员国积极响应宫颈癌消除战略,并采取宫颈癌知识科普、HPV疫苗免规试点、持续两癌筛查等诸多措施,但直到目前,期待中的宫颈癌发生率大幅下降的拐点并未出现,反而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并且年轻化趋势明显。根据中国女性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危HPV感染存在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15~24岁,第二个高峰期是40~44岁,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在感染高峰期来临之前,应尽早接种HPV疫苗。

接种HPV疫苗作为一级预防措施,是消除宫颈癌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从全球来看,我国9-45岁的女性拥有更多的选择,有5种HPV疫苗可选,包括进口二价、四价、九价,和2个国产二价。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态势,严重影响我国女性的生命健康。几乎所有的宫颈癌发病都与生殖器官感染高危型HPV有关。目前已经确定的HPV型别超过了200种,根据致癌性的不同,HPV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而高危型HPV才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其中已知的高危型HPV有14种,HPV16型和18型作为最主要的高危型别,导致了我国约84.5%的宫颈鳞癌。另据我国各地流行病学汇总数据显示,HPV16、52、58是子宫颈各级别病变的HPV主要感染型别。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6和18大家非常熟悉,而中国女性比较常见的58、16、18、52、31、33和45这7种分型可以占到中国女性宫颈癌感染的92%以上,把7种感染全部预防掉,就意味着92%以上的中国女性的宫颈癌都是可以去被消灭。

“HPV疫苗价数越高保护能力越强,需要注意的是,九价疫苗可以对6跟11的低危型的预防生生殖器疣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价数越高,可以预防更多的疾病感染。”郑莹说,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早期预防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而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通过接种疫苗、定期筛查等手段,女性可以极大地降低罹患宫颈癌的风险。“预防+筛查”并举

要想真正远离宫颈癌,即使接种了疫苗,也需要定期进行筛查。今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的一篇研究文章《2015年中国宫颈癌筛查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中国20岁以上女性子宫颈癌筛查率为23.6%,人群筛查覆盖率较低。在30-49岁女性中,子宫颈癌筛查率为34.0%,远低于全球战略中提出70%筛查率的目标。

正如《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概述了三个关键措施:疫苗接种、筛查和治疗。正是医学科学界中明确有效的宫颈癌三级防控手段:一级预防是HPV疫苗接种、健康教育;二级预防是宫颈癌筛查、癌前病变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是宫颈癌病人管理。

在诸多公开场合,不少专家学者也倡导,降低宫颈癌发病率,进行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即一级预防是病因学预防,即通过接种HPV疫苗等方式来减少HPV感染,二级预防是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并处理,三级预防是对已确诊的宫颈癌进行治疗。

随着一级预防策略的推进,HPV疫苗接种已经广泛开展。然而,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仍未得到部分女性的重视。而二级预防的缺失无疑将导致宫颈癌前病变诊治不及时,为患者造成更多的痛苦,同时加重三级预防的工作负担。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主任隋龙教授表示,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的首要预防手段,但接种HPV疫苗仅是宫颈癌一级预防措施中的一个部分。从科学角度出发,要想真正远离宫颈癌,即使接种了疫苗,也需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成二级预防工作。

据悉,目前宫颈癌筛查诊断方法为“三阶梯法”,包括宫颈细胞学筛查、阴道镜评估与组织病理学确诊等。这些筛查和诊断过程,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宫颈细胞学筛查报告的准确解读、细胞学结果与阴道镜视觉图像的精确评估比对等,都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和长期的临床训练。

作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下生殖道疾病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疗中心在宫颈癌筛查、宫颈病变诊治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显著提高了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了女性宫颈癌的发生。

例如,聚焦宫颈癌筛查的难点痛点和“卡脖子”问题,通过精准筛查,结合患者阴道镜印象综合评估,实施分类而治,从低级别病变等良性病变患者中进一步锁定高危人群,提升高危人群预防和早期发现的机会。

“大部分宫颈癌的发展都有迹可寻。对于宫颈病变,最好的发现方法就是定期去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隋龙教授强调,高危HPV感染不仅可引起宫颈病变,亦可影响其他下生殖道。但临床上阴道镜检查往往重宫颈、轻阴道外阴和肛周疾病,导致疾病反复迁延不愈。”隋龙教授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