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针对相关紧缺岗位,未来3年,国家将着力培养不少于20万名的专职人才。
教育部办公厅等5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联合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到2025年,累计不少于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加项目实施,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所谓现场工程师,就是指在相关行业内从事现场作业、技术等工作的专业人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缺工岗位,《通知》所列的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主要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的技术岗位。这其中,一直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备受推崇,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的学徒制再次担当重任。
《通知》要求,专项培养计划将采取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项目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建设核心课程、开发建设高水平教材以及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工学交替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此外,《通知》还明确,将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根据岗位人才需要,校企联合招生。项目学校根据教育部相关招生政策开展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等人才选拔和培养,实行小班化教学,支持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专升本等形式提升教育层次、接续培养。
“重视、强调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适应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重新回归理性定位的标志。”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吴遵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除原本的高职、高专等,也增加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从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岗位人才的需求匹配上看,这对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长期被视为普通教育的补充,在公众认知中始终难以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提并论。新职业教育法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其背后传递出的不仅仅是重新树立尊重不同教育类别的教育观,更是对当前大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一次主动迎合。
吴遵民认为,近年来,职业教育和岗位人才的匹配度日趋紧密,背后传递了决策层力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速成型的决心。同时,也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对职业教育发展加以正确认知的全新氛围。他强调:“在不久的将来,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定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