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玉

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近日印发通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惩治“红包”、回扣等行风问题,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在全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中持续推进“廉洁从业行动计划”。(6月7日央视)

在连续多年的专项治理之后,医疗领域的行风大为改善。民众最直观的感受,无疑是“收红包”的少了。民众就医负担减轻,医患关系也融洽了不少。然而,传统意义上的“收红包”虽然堵住了,但并不意味着行风已无可纠之处,最新印发的通知,专门提及“严查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显然意有所指。

“医务人员直播带货”,作为生财之道,在业内渐有流行之势。特别是在某些网红医生“创富神话”的激励下,不少后来者更是跃跃欲试。应该说,这一销售模式会有不少受众:首先,有医生的身份打底,更具备了成为“专业博主”的潜质,走红出圈后,也便可以尽享“流量红利”接广告挣钱……当医生不如当网红赚得多,“副业”比“主业”来钱快,如是这般,圈内自然会有人有样学样。

必须承认,医生作为具备学科知识和执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在网上活跃,确实会起到一定的科普作用。这个过程本身是互惠共赢的,而问题在于,在利益诱惑以及流量思维的扭曲之下,个别“医学博主”放弃了“专业主义操守”,在网红化的路上一路狂飙。

医生想当网红博主,想直播带货,并无原罪。然而,“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实中,一些医生放弃操守,或是用“专业权威”为某些可疑商品站台背书,或是暗示、引导自己的患者去直播间下单消费,凡此种种都可视作“职权变现”。心心念念只为走红,不是想着治病救人,难免失却医者仁心。

当下而言,严查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固然重要。放眼长远,还是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特定事项申报、利益回避和职业防火墙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净化行业风气,也才能充分规范和保障医生等合理合法利用网红经济“实现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