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许雯斐通讯员王若宇
5月7日11时9分,江苏三和建设有限公司三台货车陆续进厂,门卫处穿着一级防护服的工作人员立马上前问询、查验司机“两码”(健康码、行程码),确认无问题后开始消杀。
车辆进入厂区,此时依然是“全副武装”的派单员上前,将装货单交给司机,车直接开进仓库装货。正值午饭时间,准备好的盒饭直接送到驾驶室,待工人装车完毕。一步都未“踏进”厂区的司机,就这样再次出发送货。
“原本普通的货运工作,变成了企业极为复杂和重要的一项工作。人手增加、流程复杂,企业压力加大。但看着出货越来越多,逐渐恢复往常,我们心里就有底了,这一切都值得。”看着忙碌的厂区,江苏三和建设有限公司车队负责人张强感慨。
大约1个月前,本轮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各地防疫政策加紧,一度让三和建设陷入了有货送不出的困境。“单子签了,货送不出去,就是违约啊。”张强说。三和建设的货品要运到南京周边各地,按照相关防疫政策,司机只要回程就要执行隔离政策。
企业所在辖区为南京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在了解企业“急难愁盼”过程中,得知这一信息,立马组织进行相关情况调查。
“园区内多是制造类企业,公路货运是他们维持日常经营非常重要的环节。经实地了解后,园区决定,对像三和这样有自己车队、疫情防控能力较强的企业,实施‘点对点’闭环管理。”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安全环保与综合监管部部长张仁祖介绍,针对此类企业从低风险外市返企情况,园区会同企业落实司机离宁全程不下车、无接触下货、回来后“一人一间”宿舍闭环管理。在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情况下,对司机不赋黄码,确保第二天司机可以继续运输,确保企业产品出得去、人员回得来。
“对企业而言,复杂的防疫流程的确增加了成本和工作量。但随着生产经营逐渐恢复,他们意识到防疫不是‘麻烦’而是‘保障’,自发自觉的程度大大提高。”张强介绍,不少企业在厂区内增设消杀设备,设置司机专用通道,为车辆安装智能化监控装备等,守好“生产线”的同时也守好了“防疫线”。
“我们企业在白名单中,只要做好报备,引导车到位,放行很快。”南汽集团物流管理科工作人员李强介绍。目前,南汽每天会有120—130车次来宁,运来的都是企业生产必需的各类零部件。
3月28日起,南京上线“宁畅运”系统,来宁货车司机须提前24小时在“宁畅运”预约申报。货车的申报信息也会同步给目的地所在区级防疫部门,车到卡口时,要由当地查验核对信息,协助卡口放行。
企业的通行要快,防疫的工作就要更细。
李强口中的“白名单”,是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园区内14家重点企业(占园区每日来宁车辆90%以上)提供的网格员一对一服务。园区设计了一款共享在线表格,督促企业在申报“宁畅运”的同时,将信息同步填入表格,值班流调员会自主查看、整理信息,大大加快车到卡口时的查验速度。
据统计,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4月底外地来园车辆,较4月初增长了4—5倍,与本轮疫情前相比,物流已恢复约80%。越来越多的配件可以进得来,越来越多的产品可以出得去,企业就能转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