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应积极履行法律义务,主动开诚布公,让会员省钱金额变得公开透明,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畅通投诉举报,对于电商平台的虚假宣传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严惩。

■张淳艺

近日,电商会员涨价进入快车道。而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卖会员已经成了常规操作,会员费一年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至于这些五花八门的会员到底能省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据4月25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卖会员是电商平台的盈利模式之一,为了给自身带来更多盈利,各平台不遗余力地宣传“办会员可以省钱”的卖点,业内甚至流传着“如果你没有盈利模式,要么卖咖啡,要么卖会员”的说法。

多家电商平台会员介绍显示,花几十元或者几百元办的会员,平均(预计)可省超千元。然而,对于会员究竟能不能省钱、能省多少,消费者的实际感受往往大相径庭。有的认为买会员很值,一年省下好几千,有的感觉交了“智商税”,连会员费都没省出来。

当然,消费者之间存在个体消费差异,感受不同也正常。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商会员省钱金额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完全是电商平台手中的“橡皮泥”——自己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平台难免利用广告宣传夸大省钱效果,从而误导消费者,影响消费体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广告法》也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电商会员“省多少”就是一笔糊涂账,除了一个诱人的数字,平台没有给出进一步解释说明,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只能被平台牵着鼻子走。

从本质上看,电商付费会员制是由消费分级带来的服务分级,可以实现双赢。一方面,平台可以商业变现,增加用户黏性;另一方面,消费者能够享受商品折扣,提高购物体验。不过,前提是电商会员“省多少”必须透明起来,真正让消费者看得见实惠。这应该包含三个维度:通用优惠,对于每月固定赠送的免运费券、满减券等,适用于所有会员的优惠权益,平台必须列出明细;个体优惠,平台可以根据消费者过往的消费记录,测算其可以享受的优惠幅度,给出个性化的省钱方案;例外情形,如果会员优惠不能和日常电商平台满减促销叠加使用,平台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

电商平台应积极履行法律义务,主动开诚布公,让会员省钱金额变得公开透明,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畅通投诉举报,对于电商平台的虚假宣传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严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