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对于27类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作了重新调整。《目录》明确,水光针按照Ⅲ类医疗器械监管。今后,如果有医美机构拿出一个不是Ⅲ类医疗器械的商品当成水光针推销给消费者,那这家机构可以直接被拉黑了(《北京青年报》4月20日)。

水光针,是指一种将以透明质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溶液注射至面部真皮浅层的美肤疗法。这种疗法因能在一定程度上让皮肤变得紧致而富有弹性,而成为不少爱美女性的新宠。由于注射水光针存在一定风险,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国家药监局规定水光针产品的生产销售必须通过Ⅲ类医疗器械认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部分女性对颜值的痴迷,水光针的补水护肤效果迅速被各路网红带火,成为非手术类“轻医美”市场的热销项目。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不少商家纷纷加入水光针产品的营销中。“打一支水光针相当于敷1000张面膜”“大妈变少女,中间只隔着一支混合型水光注射”……各种诱人的营销广告,充斥网络。一剂水光针动辄几百元,甚至成千上万元,也让不少女性心动。

然而,水光针产品火爆的背后,却是乱象百出。《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医美市场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每三支针剂当中,就有两支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有些披着水光针马甲的产品,其实是其他类型的化妆品。不良商家故意制造“颜值焦虑”、夸大水光针产品功效,甚至通过“注水”方式以次充好,已涉嫌违法。不论是广告法、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产品质量法,都对商家的上述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注水”式营销,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也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更污染市场经济的信任土壤,因此,必须依法挤干水光针销售市场中的“水分”。此番国家药监局将水光针列入Ⅲ类医疗器械进行监管,是挤压商家营销“水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通过执法监督等环节,对水光针营销乱象进行整治。鉴于水光针产品的“注水”式营销牵扯面广、涉及利益主体多,因此各相关部门应以跨平台、全方位、法治化的手段,形成监管效能合力,让“注水”营销没有生存空间。

当然,消费者也要保持健康、自然的审美观,即使有美容需求,也要认真查验水光针产品的认证证书,不要被“注水”营销伎俩所迷惑。否则,草率的下单不仅损失了钱财,更损害了身体健康。

◎张智全 司法工作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