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方法人银行提高惠普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要重视借助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获取更大范围内的外部涉企信用信息,进而在内外部信息资源支撑下,持续提高信用贷款投放规模;要抓住信用信息共享加快深化的有利时机,强化自身数据能力建设;要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获取信用贷款提供更优的授信评审机制、信用评价模型、业务流程和产品。

“着力提高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这是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在《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对地方法人银行提出的要求。专门针对地方法人银行,就信用贷款占比提出要求,可见监管层对信用贷款在支持普惠型小微企业发展中作用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有关方面对地方法人银行提高信用贷款占比的能力寄予厚望。

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是《通知》确立的今年工作目标之一。而高度重视发挥地方法人银行提高信用贷款占比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地方法人银行业务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很多集中在县域,而区域内普惠型小微企业较之大中型企业,数量更多,融资更难,抵押物更缺失,对信用贷款的需求更迫切;另一方面,因为地方法人银行都是独立法人机构,机制灵活,对当地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状况更了解,可以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提高信用贷款占比。此外,地方法人银行拥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能相对方便地获取当地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在信用贷款方面更加“敢贷、愿贷、能贷”。

当然,在信用贷款占比已经较高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占比,需要地方法人银行下更大功夫,做更多工作,付出更多努力。这其中,要想提高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首先,要立足于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渠道高度本地化的特点,在传统“扫园”“扫街”“扫村”基础上,更加重视借助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获取更大范围内的外部涉企信用信息,进而在内外部信息资源支撑下,持续提高信用贷款投放规模。地方法人银行过往投放信用贷款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依赖客户经理“扫园”“扫街”“扫村”,走访建档。这种采集方式,不仅信息录入和更新麻烦,而且差错较多,而地方工商、税务、司法等政务信息,则取决于地方法人银行与这些部门协调沟通的情况,各地获取的成本差别很大。可以说,外部涉企信用信息如何获取,已经影响甚至制约着地方法人银行信用贷款规模的增长。有鉴于此,4月7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的构建,对地方法人银行信用贷款的发放影响深刻、意义深远。一方面,这个平台网络的构建来自顶层设计,有关各方推动的决心很大,措施很有力,搭建的速度比较快,“各省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要按照有关要求,在4月底前实现省级节点与国家平台、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地方平台联通”。另一方面,《通知》明确要求,“接入省级节点的地方平台要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充分开放信息,要根据不同数据特点,分类采取授权查询、核验比对等方式与金融机构共享,经企业明确授权允许金融机构查询的,应尽可能提供原始明细数据,便于使用。”“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充分开放信息”的规定,不仅让地方法人银行能方便在平台上查询,获取信息的成本更低,获得的信息更优质、更权威,也更有价值,而且地方法人银行借助这个平台,还能获取到以前很难或者根本不可能获得的本辖区内企业纳税信息、生态环境领域信息、不动产信息、行政强制信息、水电气费缴纳信息和科技研发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显然,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让地方法人银行更容易获取外部涉企信用信息,这些信息与银行内部信息结合起来,交叉验证,可以帮助地方法人银行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进而持续推动扩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有了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的支撑,“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的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其次,要抓住信用信息共享加快深化的有利时机,强化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数据能力建设,事关地方法人银行数据挖掘和运用的能力,更事关信用贷款发放的效率。要提高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就必须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要提高发放效率,就必须提高数据挖掘和运用能力,根子上就是要提高自身数据能力。对此,《通知》明确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挖掘运用,着重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效率。”相比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较多的科技投入,地方法人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明显不足。以往,地方法人银行可能在数据能力建设方面没有紧迫感,原因是外部涉企数据获取碎片化,且价值较低。现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开始建立,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机会稍纵即逝。地方法人银行只有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自身数据能力,才能让能力转化为效率,以效率赢得市场占有率。

再次,要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获取信用贷款提供更优的授信评审机制、信用评价模型、业务流程和产品。对于数字化转型,地方法人银行思想上重视,但行动上动力不足,步子很小,流于形式,效果一般。原因是,一些地方法人银行认为其客户年龄偏大,有数字鸿沟,更偏爱线下服务,因此,数字化转型没有紧迫性。现在,随着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构建,外部涉企数据可以方便获取。这些数据获得后如果运用,不仅涉及数据挖掘能力,还涉及整个内部业务系统的数字化程度和响应速度。众所周知,普惠型小微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特点是“短、快、频、急”。满足这样特点的资金需求,必须发挥线上申贷优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普惠型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因此,围绕监管部门提出的信用贷款占比提升新要求,地方法人银行必须在数字化转型上脚踏实地,稳打稳扎,有序推进,要根据信用信息获取的深度和广度,优化授信评审机制和业务流程,拓宽融资服务场景,创新优化融资模式,通过推出诸如“商户贷”“小微贷”“税易贷”等系列线上信用贷款产品,降低普惠性小微企业准入门槛,使小微企业在面对担保、抵押不足时,能及时获得资金上的支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