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宁波舟山港大榭集装箱码头,记者看到上百艘货轮集聚在锚地,等待引航进港,而港区堆场内,满载着“宁波制造”的数万个集装箱码得整整齐齐,静候出海。

向东是大海,83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78公里海岸线、600余个海岛——浙江省宁波市每一步的发展,都深深烙上了海洋印记。水清滩净、渔鸥翔集,一幅美丽海湾蓝图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20世纪70年代,宁波以舟山港建设为契机,揭开了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新篇章。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再次被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2018年,宁波在全国沿海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勇立潮头掘金海洋。

2022年,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借助海洋经济新引擎,一座海洋新城正拔节生长。

筑起蓝色屏障

“通过采用浮型饲料,控制投药量,从源头减少污染;在养鱼塘水流方向上进(曝气)下吸(污水),尾水回用,实现零排放……”

在宁海县大佳何镇水产养殖集中区,这些过去在养殖户林恩原看来“没啥花头”的新技术,如今他逢人就顺口道来。养了20多年鱼的他打心眼里高兴,不仅30多亩鱼塘的养殖废水不再给大海带来污染,更重要的是,眼前鱼塘的产量增长了三分之一,每亩达到200公斤,一年下来收益增长了四成多。

这是宁波加快整治入海河流污染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巨大的“蓝色财富”在推动宁波海洋经济快速崛起的同时,也使得入海河流携带的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物超过重点海域环境容量,近岸海域、海岛、海岸线逐渐变为“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

如何护好这片“蓝”?2014年至今,宁波以“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为美丽海湾建设的关键点,全力推进象山港、杭州湾、三门湾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突围出一条陆海联动的现代化生态治理新路。

以象山港为例,宁波将象山港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4年间,象山港区域共有效减少陆源污染物入海量7.98万吨,关停搬迁象山港重污染直排入海企业两家。象山港区域也因此成为国家总氮控制试点。“接下来我们力争用两年到三年时间,让象山港区域成为全国近岸海域治理的‘宁波样本’。”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凭借着优渥的海洋资源和对海洋生态的悉心保护,象山县成为今秋杭州亚运会帆船与沙滩排球比赛承办地。记者从空中俯瞰帆船赛事场地——象山亚帆中心,它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中,海陆结合的设计让人与海、人与自然和谐交融。而在亚运会沙滩排球场地,观众在观看比赛时,还能远眺海岸线,欣赏碧海蓝天。

宁波市千方百计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从2010年开始,宁波先后对石浦港、松兰山、桐照等海域进行了生态修复。增殖放流33亿尾(例),完成海岸带修复110.7公里,建成3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多措并举的守护,为宁波8356平方公里海域筑起了一道“蓝色屏障”。去年,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40%,相比上年提升1.7%,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位列浙江全省第一。

壮大海洋产业

宁波既爱海护海,厚待大海,又开发海洋,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因海而兴、人海和谐。

几天前,宁波日星铸业成功入选“未来工厂”名单,将宁波市级“未来工厂”数量扩容到13家。此前,日星铸业就是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以宁波日星铸业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整个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风电铸件产品销售量40万吨以上,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

以产业为抓手,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高效发展,是宁波锻造硬核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宁波抢抓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的机遇,强化全市域的海洋意识、沿海意识、开放意识,聚力重点突破,不断书写经略海洋的崭新答卷。

当前,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宁波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项目已完成基础承台建设,预计今年8月建成并投入试产。这是继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建成投产,以及全国最大的海岸滩涂渔港互补光伏项目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建成并实现全容量并网供电后的又一重磅项目。

大项目纷纷实现“加速跑”,同时,依海而生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也在碰撞中交流、融合、发展,传统的海洋文化旅游、海洋渔业产业,正为新兴的康体养生产业茁壮成长提供丰富营养。

《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提出,将构建“一核(即以中心城区中的三江片为核心)、三湾(即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区域)、六片”的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

其中,“六片”指前湾、镇海—慈东、北仑—鄞东、象山港、象东、南湾等六大功能片区,开发也将各有侧重:前湾片区,打造海洋智造产业集聚高地;镇海—慈东片区,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区;北仑—鄞东片区,打造国际港航物流枢纽;南湾片区,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基地。

而象山港区域作为“六片”中定位为生活区的区域,表述中用的是都市滨海生活,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生活类的配套加入其中;象山东片区的定位则是依托亚帆中心的优势,打造国际滨海运动中心。抓住杭州亚运会的机遇,打造自己的休闲产业金名片。

据统计,2021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6850亿元,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06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4.1%,占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约为20.7%。

建设海洋新城

宁波的海洋布局,真正的发力点和看点,从来不只在产业,更在于追求更大程度的港城联动,以求更为高效地发挥资源集聚效应,进而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五中心一城市”功能定位,即全球港口航运中心、国际海洋经济中心、国际海洋科创中心、国际海洋金融中心、海洋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国际化滨海宜居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地位初步确立,海洋经济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

无独有偶,浙江舟山市的“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与宁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此前,甬舟一体化联合办公室印发《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则指出以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为先行先试平台,以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和浙江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合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几份规划放在一起,其核心内涵一望可知,宁波要想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强港是一切的基础,也是所有行动的第一步。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宁波舟山港以12.2亿吨货物的吞吐量居全球前50大港口之首,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8万标准箱,成功跻身全球港口集装箱3000万“梯队”,位居全球第三。当前,宁波舟山港正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依托港口,拥抱开放,宁波海洋经济活力四溢。2021年,宁波全市进出口总额首超1万亿元,口岸外贸总额突破2万亿元。

然而,从世界一流大港到一流强港,进而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波还要不懈努力。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林承亮说:“我特别注意到,这次纲要提出了‘港产城文融合发展’的理念。这为宁波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很好的蓝图。”

当前,港口对宁波经济的综合贡献度大概为8%,同样的数据,新加坡是13%、荷兰的鹿特丹港是40.5%,宁波与国际一流港口城市相比,港口贡献度的提升空间巨大。林承亮说:“新出台的文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这代表了宁波城市发展战略的一次深度转型。”

因港而生,向海而兴,对于宁波来说,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场事关未来的海洋竞逐才刚刚启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