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中化新网讯 8月16日~22日,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为主题,从多维度、多视角呈现机器人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应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融合感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结构仿生等新技术加速渗透,机器人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澎湃的发展动能。但也要看到,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着技术积累不足、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据统计,2022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产量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服务和特种机器人不仅在物流、医疗、建筑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空间探索、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类创新主体的产出质量稳步提升,创新链条不断完善,有力促进了机器人产业向高端化升级。”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表示,中国不仅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还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辛国斌指出,工信部将从以下三方面大力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应用引领,深入推进“机器人+”应用行动,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鼓励新兴领域先行探索。二是坚持创新驱动,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带动一批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软件创新突破。三是坚持融通发展,加强央地协同,共同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和应用示范基地,健全公共服务,完善标准体系,提升检测能力。

辛国斌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机器人+”应用行动,做强细分领域落地应用,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鼓励新兴领域先行探索。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建立用户单位和机器人企业协同创新机制,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带动一批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软件创新突破。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北京市将实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全力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据悉,北京市将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建设创新平台,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基础支撑能力;面向制造等领域需求,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全面开展“机器人+”应用示范;加快建设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和产用结合聚集区,搭建一批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机器人产业链有望迎来快速增长的机遇期。工业机器人在锂电、光伏等下游行业的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整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国内整机龙头加速抢占市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