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罗志华
8月3日,有医药代表打开手机,扑面而来的留言是:某省医药群大多解散或更名,前几天该省大三甲医院院长主动投案;几家外企相继解散学术会议项目沟通群;有内企通知停止院内拜访;某外企通知不再开会,也不赞助医生开会……7月21日,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反腐在过去20年,尤其在过去5年,一直是医药领域的工作重点,但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并不一样。(8月5日经济观察报)
近来,普通民众也能感受到医疗行业反腐空前的力度:医院院长或书记被查司空见惯,仅2023年以来,全国被查的医院院长、书记已超150人,人数已超去年全年。在过去,医药代表在医院里十分活跃,统方发回扣已成“公开的秘密”,但现在,医药代表已大为收敛,患者几乎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谁拿红包、吃回扣,谁就“摊上事儿”,对医务人员也产生了强大震慑力。医疗反腐案件被纳入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一集《不负十四亿》当中,更是医疗反腐决心与力度的体现。
这些成效的取得,除了反腐的力度大之外,还与医改所构建的反腐制度有关。比如,“灵魂砍价”让药价断崖式下降,绝大多数集采中标药品已没有成本发放回扣;取消实行60来年的药品加成政策,“以药养医”难以为继;药品购销“两票制”(即出厂和进入医院各开一张发票,中间不许开发票),让中间加价无法实施,中间商失去倒手机会;药品“双通道”(即医院和药店两个通道)保障机制,打破了医院对相关药品的垄断,只要“双通道”能够确保畅通,药企就没动能搞带金销售。
然而,医疗腐败表面风平浪静的背后,仍然暗藏玄机,在一些领域暗流涌动。比如,医药代表不敢公开发放回扣,就通过会诊费、讲课费、借款等方式行贿;一些药企采取更为隐蔽和复杂的手段,如以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组织药品临床试验等名义,进行利益输送。此外,有些医生拿不到药品回扣,就指定患者到指定药店购药;耗材价格下降,就用低值耗材串换高值耗材,等等。
旧的医疗腐败形式正在退场,新的腐败潜规则尚未形成,医疗反腐处于最为关键的窗口期。倘若错失良机,腐败新苗头、新现象一旦变得普遍,甚至再次成为习惯,再去整治就会事倍功半。在力度空前的医疗反腐过后,又推出不一样的医疗反腐风暴是必然选择,医疗反腐应该成为当前各地反腐的重点内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更应认清形势,积极参与、鼎力配合。各方共同努力,一鼓作气,给予医疗腐败以致命一击,让医疗行风为之一新。
(作者系医疗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