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摘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感染感控团队升级打造国内首个“感染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一体”的大感染模式。
面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病和超级耐药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感染感控团队在2015年设立病房,实现资源整合、技术人才引进,升级打造国内首个“感染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一体”的大感染模式。感染病科与院感管理专业人员、微生物专业技术人员、抗菌药物专业的临床药师共同组成了一支年轻的“中山医院感染感控团队”。在学科带头人胡必杰和高晓东的带领下,8年间,团队承担了来自全市和周边省市,乃至全国各地疑难复杂感染病的临床诊治、上海市医院感染网络建设、发热门诊和平战结合病房的全面管理、病原体分子检测平台的建设,疑难病诊治能力及效率业内领先,同时人才梯队和学科建设不断完善,推动了上海市乃至全国感染诊治与防控的发展。
在疑难感染诊断方面,团队对传统技术进行优化整合,引入蛋白质质谱技术和多种分子检测技术,开发特殊病原体药敏试验,攻坚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关键技术,微生物检测能力位居本市前列,日检测标本量多达2000份。团队紧抓分子诊断技术的革新契机,在2018年建立国内首家本地化病原体宏基因测序平台,并在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病学大会(ECCMID)等国际微生物权威会议上分享经验。来自临床、微生物、感控的成员均全流程参与实验,制定报告解读的“中山标准”,并牵头编写了二代测序临床应用相关的专家共识,影响范围辐射全国感染性疾病和发热待查患者。科研团队开展以分子微生物学和噬菌体抗菌机制为主要特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成功开展了噬菌体应用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复杂尿路感染和胆道感染的治疗,为解决耐药菌感染的严重性、难治性和巨大的经济代价等问题带来了新希望。
在感染防控领域,作为市级质控中心,以优化和创新为引领,建立行业标杆,开创多项“首个”,最早于2004年引入国际先进的导管相关感染组合干预措施(Bundle)的理念并实施,率先开展系统规范地抗菌药物围术期预防使用管理,使得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下降,并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引入感控专业,首次采用手卫生AI及物联网系统监测手卫生依从性。团队不仅专注于本职工作,还致力于加强感控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撰写了首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在复旦大学中开设了中国首个“医院感染防控”研究生理论课。“上海市医院感染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上海医学科技奖。连续19年主办的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成为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中山感染感控团队在公众科普和公共卫生领域肩负重大使命,发挥专业力量,秉持“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至今,中山“感染探案”系列及科普共推出300余篇,让专业医护人员与大众了解感染控制应从身边小事开始做起。近年来,团队编写了《疑难病例临床思维》《医界探案——感染病科的故事》等医学专著和医学科普作品,或深入临床,或贴近百姓生活,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各类公共卫生挑战中,团队成员积极响应、不畏艰难,投入到传染病防控和危重症救治的一线工作中,荣获2020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和2023年度上海市工人先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