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7月份结束,暑期过半,火热的旅游市场再次为消费提振和经济复苏提供了力证。而作为商务部“2023消费提振年”主题活动之一的“全国暑期消费季”,也正在收获喜人成绩。来自多家平台的数据显示,暑期以来,国内游消费订单(包括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较2019年同期翻倍增长,暑期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时机。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再次对外传递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信号。其中,针对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增加文旅消费频次的表述被视为政策面丰富消费场景、对接旺盛文旅消费需求的“橄榄枝”。

“当前,增加文旅消费的关键在于尽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对接并促进更多文旅消费需求落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快速回暖,民众文旅消费热情高涨,为此要鼓励打破地域思维,以国家战略眼光的高度,开放和挖掘文旅资源潜力,鼓励各地积极形成自身的文旅IP。

陈少峰认为,要鼓励数字技术、元宇宙技术等手段,通过提速布局智慧景区建设等形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服务。

《措施》明确,将丰富文旅消费。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旨在对接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但同时还要让民众有时间进行文旅消费。”陈少峰强调,这意味着弹性作息、错峰休假、带薪休假制度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则必须同步推进,由此撬动更大规模的文旅消费,继而带动经济活力的持续释放。

来自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7月份,亲子游、跨省游迎来显著复苏,带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与亲子游相关的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150%,跨省游的住宿订单占比超过2019年同期,这在彰显旺盛暑期出游需求的同时,也揭示了日常错峰休假等休假制度仍有完善空间。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旅消费的旺盛表现受到文化自信提升、假日因素、居民收入、亲子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要延续和持续扩大文旅消费则须在丰富消费场景上下功夫。包括文旅消费在内,丰富的消费场景可以让更多的消费需求走到户外、线下,并带来更多高关联的影响。

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关联产业超过110个,对相关产业的贡献也在不断凸显。丛屹说,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必将为经济增长积蓄更强的“后劲”。也正因如此,当前政策上仍强调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并不断出台一系列恢复和扩大消费的举措,目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