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讯(记者张建林)国家文物局于2014年首次推出“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记者今天(5月21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截至2023年4月,我国31个省(区、市)文物行政部门均已按国家文物局要求完成机构指定工作,151家文博机构被指定开展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全部面向公众发布服务公告。
随着近年来我国民间文物收藏逐步由小众走向大众,渐成文化消费热点,民间收藏文物鉴定需求日益增长,与优质文物鉴定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愈发凸显。加之部分收藏者自身文物收藏鉴赏知识欠缺,导致其在文物流通领域活动中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国家文物局介绍,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常态化开展以来,各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服务机构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对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对服务方式精心设计,多措并举贴近群众需求。
例如,在北京、广东等地,文物收藏者可向所在地服务机构预约,申请鉴别藏品年代、材质及工艺属性。山西、山东等地以科普文章、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文物鉴定知识、普及科学收藏理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关机构开设了线上鉴定咨询账号,江苏推出“专家鉴宝门诊”特色化体验活动,浙江组织部分服务机构开展了巡回鉴定服务等。部分地区还通过支持文博机构开设文物鉴定课程,组织线上线下(300959)文物收藏鉴赏知识讲座等形式,探索咨询服务新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全国超过70家文博单位向社会公众发布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活动公告,累计开展百余场各色各样的鉴定鉴赏体验活动。不仅仅是各级博物馆,一些具有鉴定力量的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机构、文物商店、文物拍卖企业、行业协会也积极参与其中。
国家文物局表示,下一步将督导各地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常态化服务工作持续走深走实,加强动态评估和监督管理,逐步扩容鉴定服务机构,规范提升鉴定服务质量,在提高常态化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社会影响力的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文物鉴定服务为精神文化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美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