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记者获悉,在国家卫健委基层司指导下,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正式启动我国首个大规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提升项目,对31个省市超过15万名基层医生进行系统的传染病防治培训。
培训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他甲、乙类等多种传染病,以及抗新冠病毒创新药的使用和上市后研究,助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的认知及诊疗水平。
提升基层传染病防治能力成为关键
(相关资料图)
基层的早期诊断、上报和有效干预治疗,能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减少医疗资源挤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即明确强化“关口前移”理念,提升基层传防治能力成为“保健康、防重症”的关键。
此次培训,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将编写面向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系统化培训课程,组织传染病防控、感染性疾病专家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代表,向3000余家全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生进行疾病教育、诊疗流程建立等多个环节的线上线下(300959)培训。
结合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局部散发的情况,培训将重点介绍新冠疫情防控新规范、新冠感染基层用药指南,提升社区医生对新冠的研判和处理水平,更好掌握抗新冠病毒创新药物临床使用,让新冠患者在社区医院获得更科学的临床诊断。
让基层医师也加入新冠抗病毒药物研究中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公众获得疾病诊疗的重要诊疗场景。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参与药品上市后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对强化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结合此次大规模培训项目,还将开展包括新冠创新药的真实世界研究,其中包括先声药业所研发的新冠小分子药物先诺欣。
该项研究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蒋荣猛教授牵头,主题为“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抗病毒药物对新冠的治疗效果”。
与以往国内大部分真实世界研究主要在三甲医院开展不同,本次研究将携手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共同开展,由社区医生使用相关数字化工具,对典型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治疗结果。
蒋荣猛介绍,重症高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是阻断病情发展、防止重症的关键。重症高危人群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强调一个“早”字,尤其注意的是在出现症状的3-5天内使用。他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早诊早治”是实现早期干预、减少向重症转化的有效措施。希望该项真实世界研究在回答科学问题的同时,不仅能对传染病防治“关口前移”、降低疾病负担提供科学数据,而且是对国家持续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对新冠病毒感染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应对能力的实践。
“二阳”抬头,国产新冠抗病毒药物加强可及性
据中国疾控中心披露数据,5月份,全国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数量有所增加,新冠阳性检出率维持在7%左右。在本土病例中,XBB系列变异株占比由2月的0.2%增加到5月上旬的83.6%。随着“二阳”抬头,各地也加强了对新冠的防治措施。目前,我国已经审批六款新冠抗病毒药上市。相比第一波新冠阳性高峰时,患者更多只能使用布洛芬等对症治疗的传统感冒药,当前,患者真正拥有了抗病毒的对因治疗药物。
据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抗新冠病毒药物主要有3CL和RdRp两大靶点,靶点和药物组合方式较为丰富,作为创新药物,及时、快速和准确的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处方,对防治“二阳”意义重大。但作为新药,目前基层医疗工作者对这类新冠创新药的药物药理、药效代谢、药物相互作用普遍了解不深。
以3CL靶点药物为例,既包括目前在全球使用最广泛、有效性可靠的联用利托那韦疗法,也包括不需要联用利托那韦的单药疗法,前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后者在临床上对血脂代谢影响明显,对高甘油三酯症有“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提示抗新冠病毒药物需要临床精确处方。
目前,国产新冠药已实现较好的覆盖。以我国3CL靶点新冠药先诺欣为例,其产能已度过爬坡期,现在稳定生产,已覆盖全国各地2000余家医疗机构,有需求的民众在家门口就能配上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