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建造在荒野、沙漠、高楼,需要常年直面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各种飓风、台风、龙卷风。


(相关资料图)

根据全球风力分布图,风速大于10米/秒的狂风覆盖了全球60%以上的区域;近160年来,全球50%以上的区域都遭遇过33米/秒以上的飓风。

放眼全球,受到大风“摧残”的光伏电站比比皆是:

2018年10月,澳大利亚昆士兰曾发生一场风暴,导致当地55MW项目的光伏组件被严重扭曲至DNA螺旋状。

2021年6月,山东聊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加冰雹袭击,几百户村民的光伏电站受损严重,完全损毁的户用电站有5家左右,直接损失在50万元以上!

尤其是身处沙漠、荒漠、戈壁这类地形的大型光伏电站,需要直面更恶劣、更密集的风力侵袭。“沙戈荒”地区由于地形开阔且植被覆盖率低,空气流动不受阻挡,风速普遍能达到5-10米/秒;在大风沙暴的情况下,风速甚至会突破20米/秒或更高!

2021年3月,内蒙古出现大风和强沙尘天气,平均风力8~9级,造成多个光伏电站受灾,组件破碎,支架断裂,有光伏电站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

即便现代科技再发达,人类也无法操控风,提高组件面对恶劣天气的适应能力就尤为重要。

而在亟待提高控风能力的同时,对组件某项指标的“降低”也是行业长期孜孜努力的方向,即降低组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作为全球减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光伏尽管在发电过程中碳排放很少,但其生产制造过程仍被碳排放所困扰。例如组件边框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金属铝,在组件边框生产中,每瓦消耗的铝边框约为6克,按照未来10年年平均300GW装机量来估计,铝材的用量约在180万吨。

根据全球铝管理计划ASI(AluminStewardshipInitiative)的统计,每吨铝平均产生约15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其中直接碳排放约占10%,电力消耗占71%。这也意味着,未来10年中光伏组件生产消耗的铝材,平均每年的碳排放量将高达2700万吨!

在全球减碳大背景下,在未来光伏爆发式增长的预期下,光伏产业低碳发展意义重大,降低组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无疑是行业努力的重点方向之一。

作为目前资源最易得、性价比最高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光伏发电肩负着成为全球主力能源的重任。根据IRENA预测,205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达到14,000GW!而在这一庞大市场开启的进程中,光伏发电提高抵风能力、降低自身碳排水平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

面对行业这两大痛点问题,究竟怎样才可以用最先进的光伏技术,打造最安全最节能最低碳的高效组件?

聚焦5月22日中来“超低碳超高效光伏行业技术峰会”,答案即将揭晓,敬请期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