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3月3日讯 (记者 苏兰)由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国际低碳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3月1日发布首部《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报告(2021~2022)》(简称蓝皮书报告)。 蓝皮书报告显示,当前全国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2.3亿吨,累计成交额约104亿元。
蓝皮书报告称,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并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具有以配额交易为主、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辅的双轨体系,其交易规模较大且发展日趋平稳,但全国碳市场自上而下的机制仍存在较多问题,面临扩充交易主体、丰富交易方式、完善法律支撑、明确目标引领等挑战。针对当前全国碳市场的发展特征和问题,蓝皮书对全国碳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分析。
蓝皮书报告预测,我国碳交易立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碳交易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扩大;各级碳市场的制度和市场协调性将不断增强;“碳税+碳市场”协同的多元碳定价机制将提上日程;预期政府部门将推进碳产业管理制度完善,培育专门人才,建设碳产业工作平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供图
蓝皮书报告统计显示,我国碳价走势或将稳中有升。对于碳价异常波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回购或拍卖等调控手段加以干预,当市场配额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部门通过回购的方式卖盘;若供给小于需求时,政府部门进行拍卖来应对价格变动产生的风险。对碳市场配额的逐渐收紧以及政府实施的“双控”措施将逐步完善以基准线法和历史排放法为主的综合分配方法,并逐步形成合理的碳市场定价体系,因此碳价的走势也将会形成中长期的稳定走势。
蓝皮书报告建议,有关部门应建设相应的统一的多元化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整理方法与口径,建立全行业碳排放数据库,从而对数据的管理更加有效和条理,有效降低数据管理成本和使用成本,推动碳排放核算与统计数据的信息化建设或仍为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