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李钢报道:对于那些刚刚开始学术生涯的青年科学家,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获得“第一桶金”,在基础研究领域进行“自由探索”,更好地打开自己的学术之门?近日,广州市科技局正式印发了《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培育体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于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2024年至2028年连续5年,计划投入约10亿元,通过阶梯制资金支持的方式,给予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科学家以可能的帮助,促进个人的学术成长。
铺就阶梯式成长道路
(相关资料图)
据记者了解,自2021年以来,广州就构建起了以青年博士为核心的基础研究“普惠制”支持模式,迄今已经支持35岁及以下2622名青年博士留穗开展基础研究,初步建成全市基础研究人才“蓄水池”。
《方案》,是对这一支持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根据《方案》,培育体系分为“启航”“续航”“领航”三个阶段。
其中的“启航”计划,将继续支持35岁及以下的青年博士开展5万元/项的自由探索研究,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
“续航”计划则主要支持已获得“第一桶金”且成功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的优秀博士,给予10万元/项的滚动配套支持项目,计划支持40岁及以下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人才。目前,2622名青年博士中已涌现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优秀博士超过330名。
“领航”计划,主要支持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科技菁英潜心开展国际前沿和重点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创新性基础研究,支持42岁及以下的科技菁英冲击国家“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
据广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方案是在国家提出稳步增加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强调完善基础研究人才长周期支持机制的背景下,以及充分尊重基础研究的客观规律和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基础上而推出的。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为广州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人才,铺就基础研究人才阶梯式的成长道路。
让青年人才“自由探索”
强调让青年科学家“自由探索”,是方案的一大特点。
“科研很辛苦,但是自己有兴趣的话,累一点没有什么问题,自由探索的意义非常重要。”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文娟表达了对“自由探索”的认同。
李文娟从事的领域主要研究多能性干细胞。她的想法,是要研究STELLA(一种新型的DNA甲基化调控基因)在干细胞逆向诱导过程中的“门控”作用的机制。
“这是我博士后出站后的第一个项目。我当时之所以想探索这个课题,是在此前开展的研究课题中形成的一些初步数据,已经说明了预想的研究方向是可行的,想进一步探索。能够获得项目经费的支持,对我的鼓励很大,对于项目的执行也有很大的帮助。”李文娟说。
让杰出人才不断涌现
从过去的“以方向选项目、项目定人”,到如今“以方向选人、以人定项目”,《方案》体现出的这一变化,又有着怎样的思考?
“新时期如何加强基础研究,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项目可能失败,但是人才的成长一定会有成功。将最早的‘第一桶金’给予青年科学家,帮助他们成长,一定会有杰出的人才从中涌现。”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孙翔说。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方案》还强调了继续实施市校(院)企联合资助计划,构建多元投入、人才引育、学科发展融合的新模式,激发全社会参与基础研究积极性。自2021年起,已投入市财政经费0.44亿元,撬动广州地区22家参与共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型龙头企业投入超过3.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