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樊骏

2月3日9时,江苏省考个人成绩及排名正式公布,揭晓一年努力结果的时候到了,不少考生怀着忐忑的心情登录网站查询成绩。有关专家提醒广大考生:没进面的考公人不要气馁、再接再厉,争取明年上岸;而对进面的同学来讲,更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备战3月11日、12日的公务员面试成了重中之重。


(资料图片)

在成绩尚未公布的几天前,不少公考面试培训机构就开始提前预热,各式报班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早报班优惠最大,后期优惠取消”“省面班5号开班,进面可领一杯奶茶”“线上、线下面试班应有尽有”……持续火热的公考潮催生了庞大的公考培训市场,但在经历了“导氮跑路”“中公拖欠退费”等事件后,公考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回归理性。

“高烧不退”的公考热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公考热潮正成为一大社会现象。2023年国考报名人数超250万人,同比增长23.76%;江苏省考报名人数也超过42万,平均竞争比达46∶1。“现在就业形势比较难,公务员是个不错的选择,既稳定又体面。”苏州大学应届毕业生小宁告诉记者,她从大三便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几乎每天都会做一套行测、每周练一套申论,今年通过省考顺利进面苏州某岗位。在职考生周能光也顺利进面。他对记者说:“我去年毕业后进了一家银行,但是各种绩效考核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所以入职后不久便计划考公,收入可能会少一点,但工作应该会轻松不少。”

像小宁和周能光这样的“考公人”,似乎正在成为就业主流。据智联招聘平台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成为毕业生首选,占比高达44.4%,高于2021年的42.5%;毕业生平均期望月薪也从6711元下降至6295元,同比下降约6%;硕士研究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达11%,显著高于2021年的4.3%。考公潮、国企热和考博风的盛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毕业生择业正趋于保守,求稳心态加剧。

“以前我带的研究生没听说有考公的,但这两年除了读博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会去考公。”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云飞表示,很多学士毕业后直奔“体制”而去,但并没有思考自己适不适合做公务员,而且优秀的人才都涌入机关单位,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江苏某教育机构高管叶澄则坦言:“经济增速放缓之下,企业提供不了更多更好的岗位,人才选择考公也无可厚非,而且对于汉语言文学、法律等所谓的“天坑”专业的学生来说,公务员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他透露,不少高校为了提升就业率,也在加大与公考辅导机构的合作,2022年他所在的机构在省内举办了150多场公考讲座、20多个高校培训班,不少直接就在学校里面开班授课,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情况。

公考教培市场乱象丛生

“高烧不退”的考公热潮,也直接带动了公考培训市场的发展。2023年1月9日,粉笔有限公司正式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9.9港元,共募集资金约1.2亿港元。粉笔这个公考培训界后起之秀成功上市的背后,凝聚了无数“公考人”的生计和梦想、光荣与失意。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规模以收入计算预期在2026年达到1102亿元,中国招录类考试培训服务的渗透率预计将由2020年的25.6%增至2026年的28.9%。

然而在资本裹挟之下,一些公考教培企业开始偏离行业本质,致使业内乱象丛生。

“我去年报名参加了河南开封的中公协议班,学费两万多元,后来未能通过公考面试,中公却一直不给我退费。”在苏州工作的河南姑娘刘钰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中公问我接不接受分期付款,拒绝之后便再无消息。”本报记者按刘钰晟提供的线索,拨打了中公教育(002607)北京总部退费电话,但多次致电均无人接听。刘钰晟表示,她已经委托律师对中公进行起诉,但目前尚无进展,相关合同规定要前往北京仲裁,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她维权的成本。

自2021年开始,被誉为“公考一哥”的中公教育退费难问题便开始发酵,去年年底呈现爆发态势,时至今日也未能解决。记者关注到,截至2月5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中公教育的相关投诉量高达91843条,虽然中公教育回复了所有的投诉,但消费者普遍表示,中公教育并未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浙江龙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张滕告诉记者,他们接到了不少关于中公教育的举报,但由于中公在合同设立时便设置了不少对自己有利的条款,难以实现证据闭环。

面对愈演愈烈的退费风波,中公教育1月6日发布的公告中表示,公司全面取消了高收高退的协议班课程,并且公司正通过大股东减持等方式筹集资金,尽力解决学员退费问题。但根据近五年财报,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中公教育业内竞争力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

而刚上市的粉笔科技的招股书显示,自2019年以来营收连年增长,2022年上半年营收14.51亿元,毛利6.89亿元。但其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21年全年亏损超过20亿元。

热潮之下的理性回归

“2022年的公考培训行业可谓‘流年不利’,除了中公教育退费难,还发生了粉笔裁员、导氮跑路、格然关门和小麦易主等事件。”叶澄表示,“不但学生报班变得谨慎起来,我们也开始收缩规模,公考热潮仍在继续,但培训消费市场开始回归理性。”叶澄的话反映了业内普遍的忧虑,考公人数虽然一直在增加,但参培率始终上不去,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市场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公务员考试的笔试和面试参培率分别为30%和50%。同样,高禾投资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综合估算报考人数、参培率与客单价后,公考培训市场规模约为331亿元。相较于其他教育培训市场,公考培训无论是参培率,还是市场规模,都显得很“寒酸”。

不仅公考消费市场趋于理性,对公务员这份职业的思考也在回归理性。“‘上岸’前确实有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梦想有朝一日平步青云,但工作以后才发现公务员也只是一份普通职业。”去年刚刚入职苏北某市税务局的小许表示,社会赋予了公务员太多光环,但现实和理性还是有差距的。

刘伟也建议考生在报考之前要思考一下自己是否适合当公务员,而不是盲目跟风。他说:“公考招人其实和企业招人也差不多,最需要的是适合这个岗位的人。有一次面试中,一个考生才华横溢,有想法、有抱负,但那只是一个乡镇的岗位,他就算‘上岸’了恐怕也待不住。所以我最后还是给另一个相对平庸但更‘稳’的考生打了高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