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养老政策重要性明显提升的当下,养老产业也正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十四五”期间,“一老一小”问题上升至国家重要战略层面,要求以养老托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突破,目前我国多个地方也逐步将老幼融合发展纳入养老服务规划中。谈到代际共融,国内外已经有了很多经验和探索。

代际共融的国外经验

1


(资料图片)

德国利多多代屋

互助养老社区典范

德国是世界上进入老龄化最早的国家,老人独立居住的比例较高,仅有8%的老人选择与子女同住,即便是老伴逝世或者分离,也有33.6%的老人选择自己独居。大部分德国老人都更倾向于在自己的家中养老,只有到生活无法自理的境地,才会考虑住养老院。基于这种社会背景,“多代屋”这种“互助养老”社区应运而生。“多代屋”核心内容是构建无血缘关系的多代居民共同生活的场所。

利多多代屋位于德国科隆市的北部,建于2009年,是目前科隆市规模最大的住宅型多代屋之一。利多社区的庭院、公共活动室等公共空间是居民自发性互动的主要场所。功能复合的公共空间囊括了花园绿地、儿童设施、老年设施等多样化功能配套,同时服务于老年人、青年人及儿童等多代居民。次级开放空间是社区另一个重要交往场所,半开放式的花园与阳台强化了邻里间的可达性,提高了邻居间交流的机会。居民在进行日常活动的同时,也能与其他居民展开对话交流。社区鼓励居民小群体自发组织主题活动。这类主题活动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每周开展卡牌、气功、摄影、电影、厨艺等兴趣活动,英语学习、潜能互助、患者互助、记忆训练等互助活动,以及早午餐、咖啡等聚会活动。社区的公共活动室划分为会客室、厨房、阅览室等多个功能区,在不同时间段向不同小组开放。高包容度的社区公共空间创造了多代交流的机会,形成了“友好邻里”的共同社区价值。

2

美国圣文森代际学习中心

养老院和幼儿园复合发展的成功尝试

圣文森特代际学习中心位于西雅图西部普罗维登斯山圣文森特,居住了约400名老人,同时这里也是一座幼儿园,中心以老幼结合养教模式为老年人与儿童搭建了共同学习的空间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这个中心每周向孩童开放五天,可选择全日制、半日制或每周两三天都可以。这些孩子跟老人们一起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画画、做饭或讲故事。好莱坞电影制作人、西雅图大学兼职教授埃文·布里格斯为代际学习中心拍摄了一部五分钟的纪录片《现在完成时》。在拍摄的两年时间里,她真切地感受到,当孩子们进入到老人们的生活中,老人们重新变得神采飞扬。

当“夕阳”遇上“朝阳”,他们互相给予和分享,互相抚慰,并从中得到了收获:孩子们在与老人的相处中,领略了岁月刻在他们身上的痕迹,老人们在与孩子的接触中,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圣文森特代际学习中心是一个让老人再次融入社会的案例。

3

新加坡海军部落村

为多代群体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间

海军部村落占地 9000平方米,包括两栋住宅大楼,104个小型公寓,分为36平方米和45平方米两款。是集老年公寓、医疗康养、托幼、商业、老幼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建筑综合体,通过功能空间的交叉和多样布局,为多代群体打造宜居的生活空间。

该项目的设计模式是「九层糕式」,地面层设有广场和商店,顶层则设有社区花园和小型公寓单位,中间层是托儿所、商业零售、小贩中心和医疗中心。海军部村庄二楼的小贩中心可提供一日三餐,能容纳900个用餐座位;三楼、四楼设有医疗中心、手术部门,为居民提供专科诊所服务。海军部村庄还在屋顶花园开辟了一个150平米的社区种植园,居民能在这里参与蔬果种植。那种包容和融合的氛围,减少了老人们的孤独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代际共融的发展前景

代际共融在国内的发展,存在很多认知、观念、制度和政策上的问题。比如代际共融社会认知度低、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观念的偏见和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以及制度上的不完善,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也在进行各种尝试。例如成都市民政局着力推动打造老幼复合型社区综合体,营造老幼“代际融合”社区生活场景;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促进“一老一小”融合发展;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围绕老小代际融合发展理念,打造1+N“朝夕美好”幸福家园,整合村社老小服务阵地,形成“一中心多站点”的老幼服务网络体系。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专业学术期刊《社会学研究》发表一篇题为《供需与结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构的逻辑》的论文也指出:养老机构老年人更关注紧急救援和心理服务。

养老院能给予老人的是生活上的照顾,而导致老人加速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精神上的荒芜,双龄共养模式为老人们提供了可贵的精神陪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