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年,1月份一般是汽车消费的旺季,但今年却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月1日-15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71.9万辆,同比去年下降21%,较上月同期下降11%。
不过在整体车市遇冷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却迎来了“开门红”,实现了销量的逆势增长。1月1日-15日,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18.4万辆,同比去年增长20%。
为何新能源汽车能一枝独秀?年初特斯拉吹响的降价号角送上了“助攻”,特斯拉、问界、小鹏等国内品牌纷纷在春节前进行大降价,让“买车过年”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降价之后,上述车企的销量情况如何?这股降价潮又是否会席卷整个行业呢?
多家车企打响“价格战”,提振春节销量
“降价之后,春节Model 3卖得很好,但卖得更好的是Model Y,因为它更适合家庭出行。”在深圳市一家特斯拉体验店,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据介绍,目前买一辆特斯拉Model 3的提车周期在1-4周。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这正是特斯拉近期销量火爆的体现,因为在去年下半年的部分时间,特斯拉可以买到“现车”。
为何销量火爆?主要受降价的影响。此前在1月6日,特斯拉宣布大幅下调国产Model 3和Model Y车型的价格,其中Model 3后驱版降价3.6万元,高性能版降价2万元;Model Y后驱版降价2.9万元,长续航版降价4.8万元,高性能版降价3.8万元。降价之后,两款车型价格都创下了史上新低。
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目前面临着产能“供过于求”的问题,全球的产能高于它的需求量,因此需要通过降价的方式,提高订单量。
据特斯拉2022年全球生产及交付报告,2022年公司生产了13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约47%,交付了13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0%,出现了生产量大于交付量的情况,且差额达到6万辆。而在此前的2021年,特斯拉生产93.04万辆汽车,交付量为93.62万辆,交付量还大于产量。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国产品牌崛起分走了它的蛋糕,比如比亚迪(002594)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所以特斯拉需要打价格战。由于特斯拉本身利润空间比较大,下调价格也能够凸显产品优势。
而在“头部玩家”特斯拉降价之后,摆在其他车企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跟与不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记者表示,面对着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众多的新能源车企都面临着艰难选择,如果跟随,大部分国产新能源车企本身就处于微利或者亏损状态,有面临更大亏损的风险,考验着车企的家底。如果不跟,消费者可能会用脚投票,选择更有性价比的产品,让这些车企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对此,问界和小鹏选择了跟随。如小鹏汽车就在1月17日宣布,从当天14:00开始,启动G3i、P5、P7的新年新价格体系,三款车型的起售价分别为14.89万、15.69万和20.99万,整体降幅达2万-3.6万元。
降价措施是否提振了销量?春节期间,一位小鹏汽车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降价之后P7卖得很好,其实去年10月、11月小鹏的销量下滑得很明显,都是公开的数据,但近期已经回到了正常水平。”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表现亮眼,连续多个月份成为造车新势力的“销冠”,上半年销量6.9万辆,同比增长120%。但下半年,小鹏汽车却出现了销量下滑的情况,10月和11月的销量更是只有5000多辆,同比下滑明显。全年来看,2022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超12万辆,同比仅增长23%,未达到“25万台”销量目标的一半。在降价措施的助推之下,小鹏汽车或有望找回去年上半年的增长态势。
降价和涨价,向上还是向下?
在特斯拉、小鹏、问界大幅降价的同时,也有许多车企选择了涨价。
去年比亚迪曾发布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到6000元不等。随后,广汽埃安、长安深蓝、哪吒汽车等多家车企纷纷发布涨价通知。
第一上海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将是各个车企最关键的一年,由于2023年新能源国补完全退坡,这意味着车企的盈利能力将大幅下降,许多车企的新能源车单台净利低于补贴水平。这意味着2023年新能源车企将面临涨价换取盈利或是维持现有价格抢市场的选择。
由于比亚迪等车企的涨价都是在今年开始,并且去年是新能源汽车享受国补的最后一年,因此许多车主选择了提前购车,“透支”了春节期间的购车需求。这也造成了春节期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分化走势,部分涨价的品牌销量不振、人流较少,而特斯拉等降价的品牌却实现了销量的增长。
乘联会认为,1月上半月车市表现一般主要是由于前期政策透支,2月将成为春节后的真正市场启动期,也是疫情三年结束后的市场启动期。
那么,从整个行业来看,2023年将会是“降价潮”来得更猛,还是“涨价潮”更激烈呢?
目前,更多的车企选择的是涨价。但林示认为,未来降价潮肯定会席卷到整个行业,甚至传递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
张孝荣也表示,特斯拉车型少而产量较大,在规模效应下有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未来还可能会有更激烈的价格战。
所以车企进行“价格战”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一上海证券研报称,二线新势力在2022年销量已经掉队的情况下,加之资本市场融资较为困难,公司盈利能力将出现分化,从而导致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增强。2023年可能会迎来如2019年一样的车企倒闭潮。
江瀚则表示,特斯拉掀起的新能源市场“价格战”,对于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冲击,无论车企选择什么样的市场策略,最终结果一定是市场进一步加速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