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林科院高原所经济林栽培研究团队在猴面包树繁育、有机育苗基质和作物传粉影响鉴定等方面收获3项发明专利,其中前两项专利授权国家分别为荷兰(专利号2027805,吴疆翀为第一发明人)和柬埔寨(专利号KHGP/00327CN,吴疆翀为第一发明人),第三项为中国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2111181478.5,郑益兴为第一发明人)。

荷兰授权发明专利“一种猴面包树的繁育方法”,通过设计配制不同的消毒基质、消毒插穗和激素溶液,解决了猴面包树在扦插繁殖过程中成活率低下的技术瓶颈问题。猴面包树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树种,在我国无自然分布,仅台湾、福建、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的西双版纳等少数地区曾有小规模的引种。

柬埔寨授权发明专利“以思茅松树皮为原料的有机育苗轻基质的制备方法”,为解决农林废弃物未被充分利用而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以思茅松树皮为原料的有机育苗轻基质的制备方法。该发明通过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对植物性纤维进行氧化和有机分解,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腐熟发酵,让微生物群体与思茅松树皮间发生生物化学反应,并人为控制发酵程度以形成有机基质。本发明所得有机育苗轻基质的理化性质与泥炭土相似,且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大于泥炭土,肥力优良,可替代泥炭土作为适合于经济林木、经济作物和花卉育苗用的有机轻基质。

中国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外来经济作物受本地经济作物传粉影响的鉴定方法”,是利用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原理,提出了一种外来经济作物受本地经济作物传粉影响鉴定的关键技术。利用该鉴定技术,可以顺利判定本地经济作物与外来经济作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正向影响或负向影响,以便据此提出外来经济林针对性的栽培指导措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该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外来经济林的资源培育中,填补了同行业在外来经济林栽培技术方面的一项技术空白。该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干热河谷外来经济林产量形成的传粉竞争机制”的项目资助。(郑益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