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是年货采购清单里不可或缺的一项,随着春节的临近,大集上、商超里都有了春联的身影。潍坊高密夏庄镇东李家村被称作“春联村”,该村有着悠久的红纸春联手工制作历史,亦有着现代工业的春联福贴产品生产能力。


【资料图】

年产值过亿,对联村“红”遍全国各地

年末岁尾,东李家村的春联生产也接近尾声。但在街头巷尾,仍然可见各式各样的春联或悬挂或铺开,新年的气氛在这一张张红纸中氤氲浓烈。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商铺的招牌上往往多加一行字——“厂家直销”。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春联是“季节限定”,但在潍坊高密市夏庄镇东李家村,春联已经发展成全年的主导产业,家家户户靠着“红纸”让日子从年头红火到年尾。

据了解,夏庄镇东李家村被誉为“全国红纸第一村”,全村约百分之六十的居民专业生产红纸对联,产品销往东北、华北、华东和南方义乌市场,占据全国市场近百分之五十的份额,年产春联产品近8000吨。

虽是机器印刷,内容由书法家题写

东李家村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记者在村里见到了青年企业家王刚,他在大学毕业两年后选择返乡创业,不断升级春联制作工艺、打磨生产机器。如今,他的工厂拥有12条流水线,日产6万副春联,年生产量近2000吨,带动50多名村民就业,已经成为了村里的龙头企业。

工科出身的王刚在机器化生产上有自己的优势和执着,“比如我们会请书法家题写春联,他的作品上有很多电脑设计难以呈现的细节,比如用墨的笔法、结构、章法等,还有细节上的笔锋,为了能够1:1还原笔锋这些细节,我们会跟制版厂反复沟通、调试,”王刚合作的制版厂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厂,本身提供的产品已为上乘,但为了最大限度还原书法的魅力,王刚和他的团队精益求精,“每幅春联大概都要调整十几次,时间成本在一个月左右。”

不断打磨生产工具的同时,王刚深知春联作为文化产业,设计是重中之重。“每年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很多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设计上,”在他看来,原创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要把受到市场欢迎的元素跟本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风俗习惯结合起来,“我们的产品都是原创设计,我也坚信只有原创才能不负本地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非遗技艺。”

以文创产品发扬非遗文化

谈及返乡创业的原因,王刚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情怀。

在王刚的记忆里,自家从没买过春联,“春节贴的都是自己做的春联,贴的时候感觉发自内心的为我们家乡骄傲。”

追溯历史,早期东李家村凭借红纸制作技艺“红”遍大江南北,其发展时间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期间,依托着“鲜亮不掉色”的大红纸,东李村发展起了春联等衍生产品。在王刚的童年记忆里,自家长辈、街坊邻居,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生产春联、年画、福贴,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村庄里都是“一片红”。生在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春联对王刚来说也有了更特殊的意义。

2022年11月,“高密大红纸制作工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东李家村的春联生产从业者们来说,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高密是一片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土地,我希望能用春联,让这里的文化走得更远、更好,一直传承发扬下去。”王刚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