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讯(记者 薄其雨)临近期末,学习类App成为不少学生重要的辅助工具。其中,有些学习类App存在法律风险,如侵犯隐私或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那么,学习类App推送涉黄涉暴等不良信息是否构成犯罪?近日,记者从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获悉,石景山法院对此类现象进行调研并释法,法院表示,针对不同违规违法行为,学习类App平台将依法依规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
据了解,市民张先生为了帮助女儿提高学习成绩,购买了一台家教机,但他发现该家教机里自带的学习类App中竟含有少儿不宜的漫画。在这个App中,部分账号甚至发布涉未成年人有偿陪聊信息。
石景山法院调研发现,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市面上的一些学习类App向未成年人推送涉黄涉暴不良信息,在强制弹出的推销广告、游戏广告中也经常有一些少儿不宜的画面。还有一些家长反映,部分学习类App强制植入电商平台购买链接,如通过“免费领课”“一元抢课”等字眼吸引消费者下载软件,再以课程升级、私教辅导等为由收取高额费用,环环相扣诱导消费者。
此外,还有部分学习类App为了引流,在设计时保留了聊天室、留言板等功能,用户上传的内容未经平台严格审核即可发布,其中一些内容涉及不良信息,包括公开对骂、网络暴力、诱导自杀等。还有的学习类App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打榜等。部分软件为延长利益链条,还可能存在违规收集、贩卖用户信息等问题。
石景山法院表示,针对上述不同违规违法行为,学习类App平台将依法依规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若学习类App向未成年人推送涉黄、网络游戏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导向不良的内容,可以追究其行政责任,由相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该平台处以罚款,抑或下架App,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还可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学习类App若向未成年人推送涉黄涉暴图片视频,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性质恶劣,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若上述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石景山法院介绍,目前学习类App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内容良莠不齐,一些平台为了商业目的植入广告游戏外链,有些还允许用户自行上传不良信息,对相关内容未尽到审核义务。我国广告法第九条明确禁止此类涉黄涉暴广告出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也有相关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最后,法官提醒,未成年用户尽量选择权威机构推荐的App,在使用时一旦发现平台存在违规违法,或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的内容,要立即向平台或网信、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学习类App平台也要担负起相关责任,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为青少年提供与其身心发展特点相符的管理服务,不能一味用技术中立原则进行抗辩。若发现App用户发布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应当立即停止传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