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无棣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深化改革,以保护“贝堤海盐”特色海洋文化、发展“虾贝虫鱼”特色经济、壮大海洋化工产业“三位一体”,推动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保护“贝堤海盐”生态资源,繁荣海洋文化

无棣县海洋遗产和海洋文化丰厚,拥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贝壳滩脊—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唯一新老并存的至今仍在继续生长发育的三大古贝壳堤之一,是研究黄河变迁、海岸线变化、贝壳堤岛形成等环境演变以及湿地类型的重要基地。

无棣县大力保护海洋滨海湿地生态资源,依法拆除核心区内80余处人为建物筑,加大沿海滩涂贝类人工繁育,维护保护区原生态自然环境。同时,在保护区外适度发展海洋旅游,加强古贝壳堤遗产保护和文化宣传。景区现已被列入“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首批“山东省八大原生态景区”和“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之一”,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0万人,旅游收入2000万元以上。

依托占地24万亩、年产原盐150万吨的丰富盐业资源和厚重海盐文化,加强海盐文化传承和弘扬,投资7亿元建成融合“文、游、娱、商、体”多功能于一体的华夏海盐文化产业园综合性文化旅游园区,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建设海盐文化博物馆1座,包括续厅、海盐主题的六个单元、盐生产场景体验、盐疗体验、盐浴体验和文化长廊体验、盐产品体验等项目。

依托海盐文化研发中心将传统海盐产业与文化创意、颐养健康行业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的盐雕、热敷盐、洗化盐等多品类海盐衍生产品。产业园目前已经成为展现无棣县海盐文化产业的窗口和海洋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东省海洋意识教育示范基地、滨州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发展“虾贝虫鱼”特色经济,做强现代渔业

借助临海资源优势,发挥正海、海城、海旺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化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了海水养殖业提档升级。

积极推广对虾“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技术,扩大沿海分级养殖面积,提高对虾养殖产量。在全省首创发电厂循环冷却水养殖基地,水温高于外塘10摄氏度,对虾上市早、周期短、收益快、密度高,密度为外塘养殖3倍,利润高2倍,促进了效益和环保的双收益,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

抓好“渤海贝仓”省重大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超3亿元,建设贝类设施化养殖基地2万亩,贝类育肥基地6万平方米,成为“滨州市贝类育苗繁育基地”。申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处,投放贝类苗种20亿粒、人工鱼礁3万空方,50米海洋牧场管护船投入使用。

依托24万亩盐田发展卤虫产业,其中卤虫宜生面积15万亩,年产卤虫6.3万吨,年捕获鲜卵500余吨,无棣卤虫卵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山东海城高效生态蓝色经济示范园区是鲁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渔业现代化养殖育苗区,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和省渔业示范基地。

已建成半滑舌鲳、石斑鱼、马面鲀、海参、海马等海珍品工厂化养殖车间8万立方水体,半滑舌鳎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参、鱼、虾、蟹等苗种繁育车间3万立方水体。拥有2万亩对虾养殖基地,1500亩海参养殖区,具有苗种繁育150亿单位和海产品1500吨的生产能力,年产值1.3亿元。

壮大海洋化工产业,培植经济增长极

利用丰富的海水和卤水资源,发展海洋化工下游相关产业,叫响了中国鲁北循环经济产业链品牌。山东鲁北碧水源(300070)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总投资15.11亿元建设海水淡化项目,建成后每天可淡化海水15万吨。目前,总投资5.13亿元的一期5万吨/日淡化工程已全部完工。

采用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双膜法处理后的浓盐水排放至鲁北盐场,同时根据技术经济评价结果,适时实施从海水(卤水)生产溴素、氧化镁、硫酸钾等产品的项目,淡化水集中满足园内各企业的用水需求,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年净利润2117万元。

鲁北企业集团利用鑫岳化工离子膜烧碱副产氯气建设氯化法钛白项目,园区目前已形成30万吨/年烧碱、26万吨/年钛白粉成产能力。山东聚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成年产60万吨净水剂项目,以钛白产业工业废料为原料生产净水剂,投产后年处置废催化剂1.8万吨,废盐酸43.6万吨,年增加销售收入0.83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丰收。(张书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