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隆基绿能再次刷新HJT世界纪录,这已经是近一个多月以来的第三次。然而,公司的股价表现却萎靡不振,年初至今跌幅超过20%,与众多HJT概念股的暴涨形成了鲜明对比。

显然,在业绩规模被通威股份超越、硅片业务受到TCL中环冲击的背景下,当下的A股市场对于隆基的未来发展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不过,就像在成立之初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坚持单晶技术路线一样,当下的隆基,只是在静等风来。而且,战略超前、经营务实、技术领先、财务稳健的隆基,一旦加速,即是一骑绝尘。


(资料图片)

|手握多张“王牌”为何迟迟不出?

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当众多光伏企业纷纷宣布投建N型HJT产能之时,隆基却按兵不动,始终聚焦于技术研发。2021年6月至今,隆基绿能将硅异质结电池世界纪录由25.26%提升至26.81%,在短短一年四个月的时间里提高了1.55个百分点。而产线进度,则始终处于中试阶段。

不仅如此,隆基绿能也曾多次刷新P型HJT、N型TOPCon和P型TOPCon的世界纪录。2021年,公司将N型TOPCon和P型TOPCon的世界纪录提升至25.21%和25.19%;2022年,公司将P型HJT世界纪录提升至26.12%。无一例外的是,上述技术路线无一实现量产。

手握多张“王牌”的隆基,是不想出,还是不会出?在半年报的业绩说明会中隆基曾表示,公司并不排斥任何技术路线,最终的目标是尽快找到能低成本实现26%-27%转换效率的技术路径,并迅速实现规模化量产。

显然,当下“出牌”时机未到。一方面,HJT由于设备成本和银浆成本高企,经济性不足;另一方面,按照隆基自己的说法,TOPCon距离26%-27%的转换效率还有一个点左右的差异,因此只是过渡性路线。

|你会投资2012年的隆基吗?

索比光伏网总编曹宇曾经形容隆基像一位“离群索居者”,从不随波逐流。而回首隆基的发展史,不“从众”、坚持理性的选择和判断,成为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

2006年,隆基毅然决然选择进入“无人区”,“AII IN”转换效率更高的单晶技术路线。而彼时,业内多数企业要么聚焦于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但转换效率较低的多晶技术路线,要么疯狂融资进军价格暴涨的硅料环节。

显然,与注重眼前利益的竞争对手相比,隆基志存高远。不过,在多晶大行其道的十余年里,单晶始终是小众市场,隆基也始终“名不见经传”。直到2015年,随着“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发布,隆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当然,单晶的崛起不仅受政策的推动,隆基的技术研发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由隆基主导的RCZ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PERC技术,极大推动了单晶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进程。

受益于先发优势,隆基也逐步成长为全球光伏巨头。虽然现在回头看隆基的成功似乎顺理成章,但在2015年之前,隆基似乎更像是一个“异类”。换言之,如果回到2012年,你会投资隆基吗?

|具备先发优势的“米聊”何以被“微信”干掉?

其实,当下的隆基,像极了2015年之前的自己,只是在静待时机的来临。当然,很多人会认为隆基并不具备先发优势,但却忽略了先发优势的基础,是企业资源。

例如,当年小米的“米聊”一经推出,短时间内迅速收获了百万级别的用户,并成为即时通讯领域的龙头。但“后知后觉”的腾讯仅在短短1-2年时间内,就让“米聊”销声匿迹。而“微信”成功的基础,则是腾讯在资本、用户、营销、产品、技术等多个层面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进入2021年以来,光伏行业在掀起扩产潮的同时,融资潮也接踵而至。对于重资产的光伏行业而言,融资能力是企业保持或者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众所周知,企业的融资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但光伏行业较低的利润和现金流水平,决定了多数企业只能依赖于外源融资,而隆基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极强的内源融资能力。

结合财务指标来看,截至2022Q3,隆基的货币资金达到520.06亿元,而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有息负债合计仅为90.83亿元,资产负债率更是常年维持在50%-60%之间,且主要以经营性负债为主。同时,在经营性现金流方面,自2013年以来持续为净流入态势,规模从5713万元提升至2022Q3的205亿元。

反观多数光伏企业,尤其是扩产HJT的二三线厂商,不仅主要依赖于外源融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经营性现金流水平也不佳。甚至于,部分企业在公告投建HJT产能后便会收到证监会的问询函,问题多数集中于账面现金不足以及项目资金来源。

显然,当下的这些二三线厂商虽然凭借HJT赚足了“眼球”,也获得了一定规模的融资。但试想一下,当拥有转换效率优势、成本优势、融资优势、品牌优势、渠道优势的隆基“出场”后,这些企业将会是怎样的结局?隆基的可怕之处即在于其快速扩张能力。

| HPBC的竞争力几何?

当然,隆基也并非一张牌没有出。近期,公司基于P型TOPCon和IBC、定位于中高端分布式市场的HPBC项目正式投产。据董事长钟宝申介绍,HPBC电池技术是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的简称,为隆基独创。

然而,HPBC发布后,却并未提振隆基的股价。或许,转换效率未与竞争对手拉开显著差距,是主因。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目前HPBC量产效率已经突破25%,叠加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本,效率达到25.3%。而晶科能源的TOPCon(量产线)、东方日升的HJT(中试线)分别达到25%以上和25.5%,爱旭股份的ABC(量产线)更是达到26.2%。

不过,隆基的表态非常坚决,认为HPBC的转换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综合隆基对于N型电池的观点,HPBC的转换效率预期远高于TOPCon。而结合公司对于HJT的审慎态度判断,HPBC也一定具备了经济性。这意味着,随着工艺的优化以及效率的提升,HPBC至少将对TOPCon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

其实,HPBC推出的意义,不仅仅是其产品定位、成本与效率。更为重要的是,隆基看待电池片技术的态度。与多数企业简单的“拿来主义”相比,隆基的技术研发具有极强的深度和广度。其并不拘泥于某一条技术路线,而是一直在寻找能够低成本实现单结晶硅电池更高效率的电池技术。

此外,公司还布局了BIPV、光伏制氢等前沿产业领域,这为公司未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埋下了伏笔。

|更像风清扬

虽然索比光伏网总编曹宇形容隆基是一位“离群索居者”,但笔者认为,隆基更像是风清扬,不仅独来独往,而且无招胜有招。

随着全球“碳中和”战略的持续深入,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强统治力的中国光伏行业,也必然会产生万亿市值的企业。而隆基,大概率是其中之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