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头部公司的共同推动下,光伏行业已进入“大组件时代”。

2020年6月29日,隆基正式发布全新一代高功率组件产品Hi-MO 5,量产功率540W。该产品由M10尺寸硅片打造,转换效率超过21%。

这款产品当时被隆基称为是行业最稳定、最具量产价值的高功率组件最佳选择,同时也是隆基为迎接全球平价时代打造的最优度电成本的产品。

与此同时,行业超高功率组件产品层出不穷。过去一年,行业对于不同尺寸硅片、组件产品的讨论从未停歇,关于尺寸的争议从未像如今这样焦灼。

如今,距离Hi-MO 5推出已有大半年,是时候重新审视当初发布新产品的初衷、价值以及它所带来的改变。

“我们一直在思考大尺寸产品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近日,隆基组件事业部副总裁吕俊博士在接受PV-Tech专访时回顾了这一年隆基大尺寸产品从研发设计到产品成型,并走向市场的“心路历程”。

他说道,当初酝酿Hi-MO 5产品尺寸时,我们花了比较大的力气去研究整个产业链的情况。从硅片、电池到组件,从材料、装备到包装、运输等各个方面,每个环节我们都去做了诊断。

在所有问题都扫描完以后,我们发现最大的瓶颈有两个,一个是材料供应,还有一个是包装运输。以包装运输来说,因为集装箱的尺寸是限制死的,要满足库容利用相对最大化,最好的组件宽度尺寸是在1130毫米附近。当然,这是一个概数,可以有正负几个毫米的差别。

吕俊称,为了突破限制,研发团队也做过一些激进的包装和装箱方案,如把组件竖起来装进集装箱,这样组件的长度可以做得更长,宽度也不受限制。但后来我们发现这个方案风险比较大。因为要考虑运输、出货以及拆包装过程中的风险。当组件做得很大,你把它竖起来放进集装箱时,整箱组件的重心位置比较高,叉车进出的时候,稍有一点偏移或者地面不平整,就有可能会导致整箱组件连同叉车一起倾倒。

“拆包装箱时如果地面不平整,可能第一块组件拿出来后,里面的组件都翻倒下来。这会让工作人员面临人身伤害的风险。由于在操作层面上存在风险,我们最后放弃了这个设计方案。把风险转移给运输公司、安装商以及其他下游企业的方式,不是我们主张和提倡的产品设计方向。所以我们后来还是坚持用常规的包装方式来做产品设计。”吕俊补充道。

据了解,国际通用的集装箱门高尺寸为2570mm,考虑到组件装箱时的两层设计和叉车预留空间,隆基、晶科、晶澳等公司结合集装箱门高等边界条件,统一了大尺寸组件(隆基Hi-MO 5)1130毫米左右的宽度。同时,对组件可靠性以及运输可靠性进行了验证,以保证产品大量出货及运输不存在任何问题。

在隆基花大量精力对组件尺寸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后,没有急于推新产品,而是和行业几家龙头进行沟通交流。

“我们希望对产品尺寸能有一个统一共识,能够标准化,不要隆基一个尺寸,其他家是另外一个尺寸,这会增加整个行业的成本。”吕俊说道。

于是,后面有了隆基、晶科、晶澳三家头部公司联合行业其他主流企业的联合发声,共同发布了M10(182X182mm)硅片尺寸标准。

其后,三家公司相继宣布M10组件量产下线,从三家公司组件产能分配情况来看,2021年M10组件产能合计约达54GW,而2021年底行业M10组件产能或将超过100GW。

目前,行业三家头部企业的M10组件订单已超过20GW,销往全球近30个国家及地区。

回归技术本质进一步提效降本

当尺寸概念热潮退去,行业终将回归技术本质。

“行业还是要回归技术创新本身,努力提高产品转换效率,降低成本,我们呼吁行业能够回到真正的技术竞争的赛道上去。”吕俊说道。

他明确表示,作为组件公司,把组件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把单瓦组件成本和发电成本降下来,这个是我们的核心内容。

自去年底以来,隆基管理层在多个行业场合提出专注聚焦效率的观点,并表示今后几年内都会稳定在M6(166)和M10(182)这一尺寸上。

据透露,在今年SNEC展会上,隆基或将发布更高转换效率的组件产品。

“组件需要在户外持续发电25年,当组件应用到环境条件比较恶劣的大型电站时,如遇大风、沙尘暴等天气,组件尺寸越大迎风面越大,受力越大,这意味着超大尺寸组件将面临更大的可靠性风险。”

吕俊表示,隆基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稳健可靠”,任何技术创新都是以保障客户电站25年甚至30年长期收益为前提。

通过对当前大多数气候环境分析和多系统大数据分析,让我们更加肯定了Hi-MO 5产品尺寸是目前最科学、最经济的选择。

吕俊最后指出,Hi-MO 5,这一主要面向大型地面电站的产品,去年就已实现GW级出货,今年将大规模推广并出货,预计在隆基总出货占比中,将达到4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