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帮助更多的人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岳远星,注册机电建造师;协合运维高级技术工程师、首席培训师;21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拥有者,被赞誉为协合运维的“技术大脑”。
【资料图】
2022年,协合运维因业务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岳远星首次以全职培训师的身份,挑起公司对内、对外培训业务大梁,将自身在新能源后服务领域的专业能力传授给更多的人,为推进公司人才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授予2022年度“卓越赋能官”称号。
技术钻研,学习并快乐着
在加入协合运维之前,岳远星在电子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方面已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这为他2009年跨行业转入新能源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虽与电子电气设备打过多年交道,但他面对的风电行业涉及多个前沿和交叉学科,设备类型更加丰富,复杂程度更高,难度更大。对于新挑战,他没有妥协和气馁,而是表现出了超强的学习能力,努力打破认知壁垒。看到没接触过的专业设备,让爱钻研、善探索的岳远星,都想跃跃欲试地了解一番,这是他的技术能够不断精进的秘诀所在。
他始终保持空杯心态,将自己视作行业新兵。对于不熟悉的专业设备,他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设备的运行原理,买来专业学科的理论书籍钻研底层逻辑。遇到技术难题时,查阅资料,潜心研究,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探究导致问题发生的根因,不断总结、思考、自我反馈。“自然环境下发生的很多问题都是无法预知的,而只有真正理解了设备,才能更好地应对,更快地解决问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经过耐心且富有钻研精神的学习、实践,岳远星系统地完成了对风电机组、升压站等新能源设备检修维护知识的学习,并基于对设备的深刻理解和洞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日常工作中,同事们有不懂的技术问题会随时向他请教,别的电站有紧急问题解决不了时,也会第一时间想起他,然后一通电话打来请求支援。经过他的指导,问题总能很快得到解决。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岳老师”。
在他看来,从对电气设备知道“是什么”到理解“为什么”,再到“怎么做”的融会贯通,自己慢慢地成为了设备的“挚友”,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这个过程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
工装应用,自主研发是长久之道
在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同时,他也逐渐意识到技术创新对于提高电站运维工作效率的重要性。而让他专门针对频发故障部件开发专用工装器具的契机,源自一次对紧急故障的处理。
2014年1月,东北某风电场的一台机组发生叶片螺栓断裂。检修组没有专用工具,尝试了各种手段,都无法将断裂的螺栓从叶片内取出。正值大风季,客户和公司领导都很着急。
与此同时,岳远星和整机厂家、叶片厂家取得了联系,了解到因为叶片螺栓装配时涂抹了红色螺栓紧固胶,才导致螺栓被紧紧地固定住,仅用人手操作拆卸难度大,而且会耽误很久。
“可以试试用工装来解决这个问题”,岳远星心里琢磨着,却又担心研发周期过长。
情况紧急,不能犹豫不决。岳远星立刻带领团队进入到工装的研发工作中。他以机组装配技术、工艺、外部环境作为本次工装开发的条件参考依据,晚上和团队一起画图纸,改设计;白天将图纸实物化,再冒着严寒上机试验。
经过5天反复的设计、试错、调整、制作、试验,终于研发出解决本次故障的工装,并成功将叶片内断裂的螺栓取出、更换,让机组恢复运转。
岳远星说:“当时后服务领域工装器具的研发速度相对较慢,靶向解决问题的工装器具存在市场空白。没有得心应手的工具,检修人员成了空有技术难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这严重影响着项目交付的时效。而单纯地依赖第三方,不仅成本高,还会受制于人。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自主研发是业务长远发展的必选项。”
此次工装的成功研发,给了岳远星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从此他在工装研发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多年来,他成功研发包括箱变、齿轮箱、发动机、断路器、轴承、轮毂、螺栓、集电环、法兰盘等大型部件检修专用工装器具达到上百个,其中有21项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填补了市场上针对大型部件检修专用工装器具的空白。
这些工装应用到了协合运维服务的电站中,显著提升了故障处理的效率,极大程度地挽回了损失电量。
授人以渔,帮助更多的人成长
岳远星还积极投身到公司的培训工作中,他的培训策略是力求找准“七寸”,根据受训者的能力水平对症下药。
在公司内部的培训中,岳远星想方设法地将难懂枯燥的理论转化成简单易懂的内容,并结合多场景的真实案例,做到实用,即使进入行业的新人也能快速上手。同时,他会将不同类型的问题整合归类,筛选频发、易发、重大故障问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员工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到访其他电站或其他场合,他都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标准的学习方法,更快更好地复制给更多的人,促进团队共同成长。
2022年,协合运维与国内多个职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运维专业技能人才。岳远星被任命为首席培训师,参与到培训学院建设和教学当中,并主动承担了培训院校实训基地的设计和搭建工作。
“院校学生理论知识足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培训时,要在课堂上还原真实的生产运行工作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岳远星表示。
为还原真实的生产工作场景,岳远星亲自对教学中使用到的设备、工装教具进行对比、筛选和采购。所有的场景布置主打的就是学习氛围要真实。
除此之外,本着“毕业即就业”的培训原则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教学内容上,采用现场真实案例,详细解析案例背后的操作原理和相关联知识点。在教学形式上,打造互动式上课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运维工作的乐趣;和学生一起探讨操作技巧,提升学生在实操中的创造性。
关于学院的未来发展,岳远星寄予厚望,他希望后期可以建设更加完善的实操场地,将培训模式模块化,为公司培养更多的顶尖技术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公司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岳远星结合实际,立足专业,发扬“传帮带”精神。他从实战工作中总结经验,形成不同阶段的技能地图,为不同阶段的人才培训指路。他以有用为培训基本准则,共同参与公司“点将”、“绽放”等多项系列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萃取20余门课程,以专业为员工和院校学生的技能成长赋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岳远星站在企业及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从长期主义出发,始终以所学、所用、所授,在技术的道路上影响着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