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总结推广经验,共谋储能发展。4月24日,新型储能工作华北区域座谈会在烟台召开。会上,国家能源局科技司能效储能处介绍了会议背景及全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与会单位就新型储能发展成效、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讨,山东省能源局等单位交流了新型储能经验做法,为全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
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暂态调节能力强,为解决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与平衡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成为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更是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储能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提出到2025年,储能行业将从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并对其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和运行机制等作出部署。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其中,山东累计装机规模155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
据悉,山东自2020年首个电化学储能电站(5兆瓦/10兆瓦时)并网以来,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齐头并进,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在运175万千瓦、在建202万千瓦,液流电池储能在运0.4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在运1万千瓦、在建100万千瓦,制氢储氢在建3.5万千瓦。应用场景异彩纷呈、加速落地,其中,独立储能在运107万千瓦,新能源配建储能在运69万千瓦,火电联合调频在运1.8万千瓦,煤矿清洁替代在运0.2万千瓦。产业带动多翼齐飞、链式发展,泰安市培育瑞福锂业,成功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吸引宏匀三元正极材料、盈锂电解质提锂等一批延链项目落地。
通过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山东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全年累计减少弃风弃光电量3.6亿千瓦时,可满足68万户居民家庭1个月用电需求,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费18.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6万吨,推动清洁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833.8万千瓦,同比增长23.7%。其中,风电发电装机达到2334.1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光伏发电装机4550.9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这次座谈会必将对我国新型储能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对山东新型储能向更高层次迈进产生积极深远影响。省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处负责人表示,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山东抢抓机遇、积极作为,锚定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聚力打造“海上新能源+储能”应用带,济南、青岛两个储能应用示范城市,鲁北、鲁西南、鲁中储能多场景应用重点区域,一批上下协同、各具特色的配套产业基地。力争2023年内新开工项目100万千瓦以上,全年新增规模100万千瓦左右,总规模达到250万千瓦左右,到2025年,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突破10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