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的发展为长三角许多县市、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前景与改变,浙江省海宁市就是其中之一。
从2012年到现在,海宁新能源发展迎来了转型十年,2022年光伏并网容量达到了782.11兆瓦。如今的海宁和“光伏”两个字紧紧联系在一起:海宁皮革城屋顶的3.6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是全国首个依照国网公司新政策并网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袁花镇彭墩村屋顶布满了光伏发电板,这是海宁居民屋顶光伏最密集的村庄;俯瞰整个尖山新区,绿色的植被和布满蓝色光伏板的厂房屋顶、江边矗立的风力发电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新能源发展的图景……
这几天,浙江恒发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冰正在外地出差。重回一线,何冰直言很久没有这样到处“跑项目”了,白头发多了几根,心里却铆足了干劲。
(资料图片)
2009年,何冰还是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当时为供电局)客户服务班的班长,有人来向他咨询,说要在自家屋顶上装光伏板。“啥是光伏?”何冰闻所未闻,只能说自己先了解一下,再和他联系。此后,海宁做光伏的企业越来越多,来找供电公司咨询的也多。实话说,光伏对传统的供电方式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但何冰记得当时负责营销的副局长对他们说:“这东西还是对国家有利的,所以我们有义务要支持。”
何冰翻阅了不少资料,发现对于光伏并网这块国内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细则可参照。他找出有关发电厂并网的规则,就先把光伏项目当成一个发电企业来做。“但光伏又有很多新的问题,比如逆变器的转化对电网侧的影响,比如电网侧保护是否完备等。所以又修改了一部分,才最终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管理办法来用。”何冰回忆。
2012年11月15日,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成立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一条龙”服务中心,开辟“光伏项目绿色通道”,实施“一口对外”服务,明确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优惠的并网条件,对光伏企业的介入提供帮助。
何冰接触的第一个大项目,是海宁皮革城屋顶光伏。起初,海宁皮革城有不少担忧,毕竟,国内从未有过如此大面积做工商业屋顶光伏的先例。
“摸着石头过河”,2012年末,海宁皮革城屋顶光伏项目并网成功,成为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总投资约5000万元,面积4.4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3.6兆瓦,年发电能力超过360万千瓦时,能解决企业约25%的用电。也是海宁皮革城屋顶光伏项目的并网,正式翻开了海宁新能源发展的“转型十年”。
当然,任何一种新产业的发展也都会伴随着阵痛。美国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产业急速扩张造成产能过剩等因素,使光伏行业继2008年以后遭遇了又一次打击,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倒闭、破产,被大型企业收购了生产线,另一批企业还在咬牙坚持。
2013年,仲皆文接了师父何冰的班,继续在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从事营销工作。那时候,海宁市的光伏补贴力度很大,后来又改成按项目实际发电量给予补贴,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外地投资商过来。再加上嘉兴工业产业丰富,屋顶资源充足,晶科、正泰、芯能这些如今的光伏巨头纷纷在海宁成长起来。
供电公司和光伏企业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光伏安装以后,运行期是20年,我们供电公司有专业的队伍,可以从项目效益分析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项目综合效率和收益。”仲皆文解释,“这两年我们和许多龙头公司签署了框架协议,以达到合作共赢。同时,光伏能够承担高峰用电,起到一个电力保供的作用,对我们的发展也有利。这几年,供电公司的确在不断转型。”
作为从业者,何冰则有自己的一些观察。做光伏项目,他还是更看重发电效率。“光伏能探索的场景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渔光互补、农光互补,这是很有价值的。还有就是绿电交易,可以打破壁垒。再往前看,也许氢能、钠电池都能有所发展。”何冰说。
“做能源这个行业,其实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海宁光伏发展目前已经走过一个十年了。未来要达到‘双碳’目标,还是要继续发展下去。”何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