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柯拉"是藏语,意为"三块大草坝"。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的西北部,有一个乡落,政府原驻地处于两山之间的大草原上,因此命名为“柯拉乡”。
柯拉乡为纯牧业乡,地处海拔高达4600米的高原,人口仅有3000余人,乡民世世代代以养牛、羊、马为生。
而现在,情况开始发生转变。
【资料图】
充裕的光照和潺潺的水流,正在为这个面积仅有532.2平方千米的藏区带来新的活力与血液。
2022年7月8日,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柯拉光伏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电站建设期间,这个项目将为当地贡献税费6亿元,并提供超过3000个工作岗位。项目人手紧缺,需要招兵买马,乡民们不再仅以牧业作为收入来源。而在投产后,项目预计每年还将贡献税费超1.5亿元,并持续为当地提供技术、服务岗位,这将带动柯拉整个农牧、旅游、交通等多个产业共同发展。
从“质疑”到“支持”
但这一切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顺利。
邓珠彭措是柯拉的驻村干部,他在部队当兵2年,作为雅江县宣讲员在雅江县江西片区工作了8年。
柯拉驻村干部邓珠彭措工作照
当初要建设光伏项目的时候,当地藏民对此有诸多质疑。
藏民们以牧业为生,他们认为在牧草地上建设光伏是破坏了他们传统的生计。“你不是要我的命吗?”村里的老年人曾极力反对。
于是,邓珠彭措开始扮演起“光伏布道者”的角色。
他一遍遍地给村民们进行讲解。“这个项目的光伏支架都建设在1.8米以上,比人还高,牦牛可以在光伏板下面自由活动。”邓珠彭措解释道,“上面光伏发电,下面牦牛吃草,两不影响。”
另一方面,针对村民们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项目部也提前做了很多研究功课。
四川省的高原草原分为四类,柯拉乡属于高寒草甸,对于高寒草甸的保护还在持续探索中。
因此,项目部联合了学术专家们展开相关课题研究。首先从设计源头减少对高寒草甸的破坏,其次借鉴川藏铁路修建时对高寒草甸的保护方法,采取了在施工前对草甸进行剥离的措施,将草甸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进行堆码,除了覆盖保护层去养护,还会定期洒水。等到施工后期具备恢复条件后,再把堆码的保护层铺回去,进行积极恢复。
邓珠彭措不断地给当地老百姓宣讲和科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做群众工作,最终乡民们改变了传统的思想,同意并支持光伏建设。
务工致富,努力改善生活境遇
当然,科普清洁能源知识还远远不够。柯拉光伏电站为乡亲们带来更多的是实际利益收入。
在当地,藏民延续着传统的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渴了就喝高山雪水,饿了就吃盔馍糌粑,靠放牧挖虫草维持生计,过着简单而朴实的生活,单一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但现在,柯拉光伏项目一年补贴的草地租赁费约750万元。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正在计划将这项资金一部分分给当地百姓提升全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一部分用于改善民生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大病救助、改善教育条件、修路基建等。最重要的是把钱分到老百姓身上,老百姓手里有了一定的资金,也就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更加积极地走进振兴致富的道路上。
扎西今年22岁,是柯拉乡的一名普通藏民,此前一直在外面打工,今年9月份开始参与柯拉电站项目的工作。
刚来的时候,扎西只是帮忙修建营地,随着项目的需求,扎西开始帮施工单位各标段去散料和组装支架。
“想加入团队的原因是我们知道这个工程项目对老百姓的帮助很大,我觉得非常受鼓舞,所以也想来参加。”扎西说。
“我在这里干的活儿都很有意义,现在大家都很积极地去上班,很积极地赚钱。这个项目改变了大家的观念,之前没有这么多人会去打工,也没有人做生意,现在大家都开始做各种小生意,小卖部也开了七八个了。”扎西介绍当地年轻人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像扎西这样参与到柯拉电站工程项目上的藏族村民大概有5000人次。
以前,村民们一年的收入仅几千元,如今一天就能赚200至750元,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境遇。
现在驻村第一书记陈仁军也打算把扎西培养成为一个干技术工种的带头人,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去干更多的工作,帮助他们创造更多的个人收入。
乡村振兴,树立“光伏+N”新标杆
可以说,柯拉光伏电站打破了当地村民封闭的思想,通过与外界的交流,当地村民也开始更多地务工赚钱,解决了很多当地青年就业问题。
截至目前,柯拉乡4个村子近600多户村民已在项目上务工上万次,带动了当地GDP发展,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雅砻江公司派驻益因村第一书记陈仁军工作照
陈仁军是一名90后,2021年7月雅砻江公司通过层层遴选,选派他到雅江县定点帮扶村益因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从四季如春的阳光花城攀枝花转战到海拔超过4000米高寒缺氧的川西高原,从一名二滩水电站物资管理人员转变为农村基层工作者,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巨大转变带来的困难没有压倒他,相反,他很荣幸能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来。
“我想做一些跟时代相关的事情。现在正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的5年,来到这里也是想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陌生的工作领域,经常用’务实创新、忠诚奉献’的雅砻江精神激励自己,立志于把项目做成品牌,打造雅砻江公司乡村振兴的样板。”陈仁军说道。
陈仁军在项目开始施工的前一年就来到了雅江县柯拉乡,与村民进行沟通,确保光伏项目能与当地民生需求对接,使光伏项目开发够更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光伏电站建设期将为当地700多人解决高原季节性缺水难题、对益因村进行道路改造、风貌打造、建设旅游观光塔等一系列亲民为民的具体措施。
为了帮助柯拉乡改善经济,除了项目本身,陈仁军还向雅砻江公司申请专项经费用来支持益因村牧草种植产业和牦牛养殖合作社的发展,解决高海拔牧草种植以及牦牛出栏率低的困难。
光伏基地建成后,柯拉乡打算在这里利用光伏电站的规模效应,打响柯拉这个名号,以工业旅游带动当地自然风光和人文旅游资源,把柯拉乡益因村培养成网红打卡点,不仅能带动旅游业发展,还能创造出餐饮、住宿、销售等自主创业机会,提升当地群众致富能力。
与此同时,改善柯拉乡的教育情况也是陈仁军努力的方向。“柯拉乡240个上学的学生里只有7、8个大学生,就算最近的中心小学也要50分钟车程,道路蜿蜒曲折、颠簸坎坷,遇到下雨泥泞不堪,上学路也是一条揪心路。”陈仁军说。
现在,光伏电站正在修建共建路,“修好后,孩子们上学就可以走这条更便捷的路,以后上学就更安全了。”这15公里乡村公路也将实现与其他乡镇的互通互联,极大改善当地出行难问题。
随着与外界的交流增多,村民们也逐渐认识到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重要性,老百姓知道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人能当上技术带头人,挣到更多的钱。这也让老百姓在教育思想上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认识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陈仁军还协同柯拉项目部,为部分区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改善了益因山沟夜晚漆黑一片的情况。“现在有了光伏项目,到处都明亮起来了,后期雅砻江公司计划安装更多的太阳能路灯,照亮益因大道。”陈仁军说道。
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柯拉光伏电站点亮了清洁能源可持续未来的“火把”,而这个项目的建设更是通过“光伏+特色产业”“光伏+基础设施提升”“光伏+就业”等一系列措施,带动了民族地区农牧、旅游、交通等产业发展,树立了“光伏+N”的标杆效益。
来时荒郊野外,走时万家灯火,正是柯拉光伏电站带来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