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接近尾声,中国光伏再迎捷报——装机量持续增长,利用水平逐步提升,制造业再创佳绩。
2023年悄然临近,中国光伏还将带来哪些突破与变革?
【资料图】
下游市场发展迅猛
前10月新增装机已破历史纪录
“迅猛”——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对于2022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给出的结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8.7%,规模已刷新历年同期光伏新增装机量的历史纪录,累计装机容量达到约3.6亿千瓦。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统计结果,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达526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2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533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0%、25.0%和19.1%。
分布式光伏再次实现对集中式电站的赶超,特别是“整县推进”模式已经成为2022年分布式光伏的主要增长动力。截至今年9月底,“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已完成备案约9000万千瓦,并网规模达到约3000万千瓦。今年前三季度公开招标的分布式光伏项目EPC中,“整县推进”项目已超半数。与此同时,集中式电站的建设也在积极推进。目前,第一批9500万千瓦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建设,第二批项目清单已经印发并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处组织谋划之中。
装机在增长,光伏发电的利用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国家能源局统计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量32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2%;利用小时数968小时,同比增加49小时;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为东北地区(1237小时),华北地区(1056小时),其中利用率最高的省份为黑龙江(1316小时)、吉林(1263小时)。全国光伏发电利用率98.2%,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上游制造业强势增长
产业链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
下游市场的“迅猛”带动出上游制造端强势增长。今年前9个月,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55万吨、2.56亿千瓦、2.09亿千瓦和1.91亿千瓦,同比分别增长52.8%、43%、42.2%和46.9%。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
同时,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也在不断提升,光伏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1—11月,我国刷新光伏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11次。截至11月,已有87家光伏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遍布硅片、电池片、光伏玻璃、逆变器、设备生厂商、接线盒等业务领域。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造了26.81%的世界新纪录,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以及中试也取得了新突破。
图片
出口方面,我国光伏供应链凭借过硬的产品再创辉煌。王勃华指出,今年1-10月,我国光伏产品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约44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0.3%。组件出口额同比增长85.8%,传统光伏应用市场仍保持旺盛需求。特别是欧洲国家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攀升后,出口至西班牙、德国、波兰等国家的市场份额增长明显。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022年,我国光伏供应链也面临着巨大的价格压力。阶段性供需错配导致部分环节价格急剧震荡、高位运行。当前,从硅料、硅片到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价格均已出现不同程度下行,产业链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
装机潜力巨大
制造端或迎技术升级潮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亿千瓦。中信证券分析研判,2023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约1.4亿千瓦。特别是随着2023年起硅料等环节新产能释放,成本逐步回落,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复苏,装机比例有望回升,预计地面电站同比增速有望达80%,而分布式同样有望维持近40%的增速。
在供应链方面,中信证券预测,2023年,我国硅料有效产能可达约150万吨,增幅约70%。在价格上,预计2023年硅料价格需求均衡点或在200元/公斤以上,基于保守测算,对应组件的价格降至1.7-1.8元/瓦。然而,在电池片、石英砂、EVA/POE粒子等方面,中金证券则表示,或出现阶段性供给偏紧。
2023年,制造端的新技术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浪潮。中金证券认为,对于终端而言,TOPCON/HJT/HPBC等新技术路线更高的功率档可以带来1-2美分/瓦不等的销售溢价,而不同技术路线的成本比拼将决定量产节奏。展望下一代技术,随着一级市场融资热度提升,预计钙钛矿组件国内全行业扩产量在2023年有望达到60万千瓦至100万千瓦。
王勃华指出,截至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市区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风光装机规划。根据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其中26个省市区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超4.06亿千瓦,这意味着未来4年将新增3.55亿千瓦。中国光伏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