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2021年儿童学生用品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通报显示,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抽查了2050家企业生产的2186批次儿童学生用品,涉及玩具、童车、童鞋、儿童及婴幼儿服装、学生文具、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运动头盔等7种产品。

从抽查情况看,其中2批次玩具和1批次儿童及婴幼儿服装产品涉嫌假冒,已交由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理。发现297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13.6%。从跟踪抽查情况看,本次跟踪抽查到上次抽查不合格企业58家,其中有12家企业本次抽查仍不合格,46家企业合格。

13.6%的抽检不合格率,当下市场上儿童用品的整体质量可见一斑。而天眼查数据则显示,我国母婴用品等产品相关企业在逐年大幅度增加,亲子、托育等产业关联企业亦然。这是因为,在2017年生育高峰期前后出生的孩童,而今已经“长大成童”,由此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事实上,随着95后女性逐渐步入婚育年龄,新生代的妈妈们,在育儿方面的消费观念与前人大为不同。她们不仅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希望通过科学育儿减轻自己的负担,能兼顾事业和家庭。这就意味着,她们对儿童产品价格的接受能力更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高,更为关键的是,她们也希望儿童用品更有科技含量,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科学育儿。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生代的妈妈们需要高质量的儿童用品。但是,当下儿童用品市场,一来还是“薄利多销”的普通产品占据主流,缺少高品质和个性化的产品;二来缺乏细化的行业标准,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孩童的质量标准,这都制约着儿童用品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儿童用品,一定是越贵越好,越贵越受欢迎。相反,不同地域、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者,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儿童用品,但不论是什么消费层级的儿童产品,其质量都应当是上乘的。毕竟,低质量的儿童用品,带来的不仅是不佳的消费体验,也会影响儿童乃至家庭的生活安全。(记者 赵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