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许淑敏

一则“通知”、一则“回函”,将京派房企石榴集团的人事变动,公之于众。

石榴集团董事长崔巍突发通知称,副董事长桑春华以及李广田、丁庆蔚、杨玉凤等四人均于2023 年6月21日中午12点离职,停止全部工作权限。


(资料图片)

三天后,桑春华发出回函,指出崔巍故意捏造事实、无端指责其涉及违法违纪,完全不顾双方共同创业的深厚情谊,构成对他的诋毁、污蔑和毁谤。

他们俩的创业故事曾为一段佳话,被地产界称为继富力张力、李思廉之后的“新版地产合伙人”,曾把石榴集团搞得有声有色,一度接近推向资本市场。

只是市场环境转变,石榴集团深受影响,崔巍、桑春华于此产生了经营分歧,最终闹得不太体面的“散伙”。

纵观地产界,以家人、异姓朋友合伙创业起家的房企并不少,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各个创始人对于企业发展方向总是各有想法,分道扬镳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当利益、经营理念产生分歧的时候,兄弟、夫妻之间也会各行其道,诸如姚振华、姚建辉兄弟俩的分家,黄红云与前妻的纠葛。

想要做到如同万通六君子的散伙之后,各自开辟一片新天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当前市场下行,连万通六君子也未能免于困境。

更早之前的范例,港资地产商人郭得胜、李兆基的分家,则成就了新鸿基、恒基兆业两家企业的繁华,眼下依然立足于行业。

合伙聚散

“数十名社会闲散人员闯入公司”,桑春华在回函中提及,崔巍以非法手段强行控制公司,将重创石榴集团的正常经营秩序,给合作伙伴造成恐慌,甚至可能引发合作银行抽贷断贷。

双方矛盾爆发,桑春华也表示要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后续两人如何收拾残局未知,但可以看到的是,这样的集团震动,对于石榴集团的舆论影响不可忽略。

眼下的石榴集团,正面临着内外双重挑战:两大创始人“散伙”引波澜,短期还债压力大。

据市场透露,两人的经营分歧,主要在于是否继续运营石榴集团,崔巍想继续干,而桑春华则想直接套现不干。

归根结底,与市场环境转变相关。2021年,冲刺上市未果的石榴集团,与多数房企一样,深受行业风险影响,盈利有所下滑。

报告显示,2022年,石榴集团实现营收167.85亿元,同比下降23.65%,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降低86%。

而多年积累下的情谊,似乎在这几年时间里,消耗殆尽。

回想2001年,同为“北漂一族”的崔巍和桑春华一拍即合,成立华美地产,从一手房营销代理业务开始打拼。再到2007年,于北京成立K2地产,开发了通州十里春风、K2百合湾、K2清水湾等热门楼盘,初有名气。

也曾经走出北京,大肆对外扩张,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高价夺地,名声大燥。

2016年,正是房企热衷于发展多元化的时候,K2地产正式更名为“石榴集团”,业务格局也转变为“科技+金融+地产”的多元化模式。

伴随着地产行情上升期,稍有分歧也不影响双方挣得盆满钵满。但随着地产进入下行周期,石榴集团节奏也开始变乱,一开始由崔巍做决策,新项目无太多起色,近几年才是桑春华做决策,下沉拿地也并无奏效。

一来一回,意见分歧越来越多。再加上效益不佳,“散伙”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按照2021年石榴集团披露的招股书,当时上市主体由崔巍和桑春华控股,其中,崔巍持有57.42%股权,桑春华持有41.58%股权。他们俩合计持股99%,而崔巍占据更高份额。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对于商人而言,更是如此。家族之间尚有血缘关系维系,异姓朋友作为合伙人,总是缺少了一些羁绊。

地产界像富力张力、李思廉这样的异姓合伙人,合作二十多年仍能维持关系,并不多见。

两人各司其职,经营决策互不干扰。李思廉负责富力的销售、财务,而张力则负责富力的土地购置、工程开发和成本控制等工作。

张力曾说过,“我和李思廉20多年没红过脸,在商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之间没有签署过任何一份文字的东西,大家讲的都是信用。”

两人都是极具个性的领导人,而尊重对方是彼此的共识。

但这样的分工合作,并没有让富力脱离危机。富力陷入流动性风险已有一段时间,债务重组也告一段落,但张力却在国外面临指控。

去年底,张力因牵涉美国的一宗行贿案,在伦敦被当地警方逮捕。6月下旬,媒体报道称,张力同意从伦敦被引渡到美国,将面临涉嫌行贿的刑事指控。

完成引渡程序之后,张力要进入美国的审判程序,面临被判刑的风险。

亲缘分道

世上没有绝对牢固可靠的关系,只有绝对的利益关系。

尤其是在曾经获得“暴利”的地产行业,当经营理念产生分歧的时候,兄弟、夫妻之间也有可能分道扬镳。

像是宝能系的姚振华、姚建辉两兄弟,便有分家的过往。

他们一起创办了宝能地产,多年来专注于搭建宝能系的业务板块,如今涉及金融、保险、地产、汽车等多个行业。

而在宝能集团内部,姚振华侧重于金融、保险等业务,姚建辉则深耕地产业务。“分工不分家”是他们的共识。

但自2021年开始,姚建辉在内部公开宣称,他将彻底退出宝能集团,原因为与姚振华“经营理念不和”。其将持有的“宝能系”其他公司股份赠送给姚振华,然后带走了主营地产的宝能控股、宝新置地、宝新金融。

姚建辉称,剥离宝能地产这件事,他考虑了三年。而三年前,正是姚振华举牌万科之时,产生了著名的“宝万之争”,也是姚振华进军汽车行业的开始,收购观致汽车51%的股份。

2022年报显示,宝新置地实现收入16.17亿港元,毛亏损5.25亿港元,年内亏损9.11亿港元。而姚振华的造车事业,则偶有遭维权的消息传出。

兄弟之间的分道,会让企业发展遭舆论热议,而夫妻的分家,一样会对企业造成影响。

金科股份实控人黄红云与前妻陶虹遐之间的财产分割问题,一度涉及金科股份的控股权去留。

2017年,金科股份公告称,黄红云和陶虹遐,经友好协商已办理离婚手续、解除婚姻关系。

彼时,融创正逐渐抢占金科股份,此时陶虹遐与黄红云保持一致行动人的关系,保住了黄红云的实控人地位。

表面关系友好,实际上却并非如此。2021年,陶虹遐发布了一封《致金科全体员工的公开信》,提及双方针对财产分割产生极大分歧,一度对簿公堂,时间拖了4年方才完成。

信中提及,“自2017年3月我与黄红云离婚以来,其百般拖延办理金科金控的股权拆分,直至2021年6月28日上午,方才完成相关股权拆分过户。”

这段纠纷持续多年,直到2022年初,陶虹遐表示不再与黄红云及金科控股保持一致行动关系。随后也不断减持金科股份,逐渐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

不过,今年初,陶虹遐通过司法拍卖拿下金科股份1.62亿股股份,又有市场声音称,陶虹遐或许要来争夺金科股份控制权。

这对夫妻的“散伙”故事,还在持续。

比起黄红云、陶虹遐的离婚纠纷,龙湖创始人吴亚军与前夫蔡奎的分开,则显得聪明许多。

吴亚军与蔡奎一同创办了龙湖,虽然吴亚军为话事者,但蔡奎也起了不小作用,起步之初与中建科合作等事项,均出自他手。

早在2009年龙湖地产上市以前,蔡奎已离任龙湖地产原职位,也因此,蔡奎离婚后仅拥有股份所有权,但无使用权。

2012年,吴亚军被曝与其丈夫蔡奎分道扬镳。龙湖也回应称,自上市时起,二者的股权一直分属两个信托持有,此次股权变动不会引发违约问题。

吴亚军的未雨绸缪,给两人的“散伙”结局留下了一份体面。

利益殊途

一幕幕合伙、散伙的情节在地产圈不断上演。只是,鲜少有人能做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圆满结局,最终面临的往往是控制权之争、企业陷入危机等种种困境。

诸如万通六君子的“散伙”,最后能成为一则美谈,属实少见。

冯仑、潘石屹、易小迪、王功权、王启富和刘军,这六位在商界赫赫有名的大佬,当时散伙,亦是利益冲突不断。

冯仑曾在《野蛮生长》中提到,万通六兄弟为“梁山模式”:“座有序、利无别””,股权利润完全平分,如同梁山泊好汉在海南聚义,是水浒的现代翻版。

1994年,万通六君子齐聚广西西山开会,但对于钱往哪里投,无法达成共识。一年后,六人宣布“散伙”,按各人原来所分管的业务进行分配。

王石第一次跟冯仑见面时,就预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冲突。仅靠兄弟情义,终究无法维系合作。

他们“散伙”之后,各自闯出了新的天地。冯仑坚守万通地产,潘石屹成立了SOHO中国,易小迪创立阳光100,王功权成为了知名的风险投资家,王启富则成为体育赛事创始人。

他们的创业故事,如今仍为一段传奇。

只是在当前行业环境之下,曾经的商界大鳄也难以避免陷入困境。潘石屹出售SOHO中国的动作已经不少,而阳光100也早已债务违约。

相较之下,港资地产商更具韧性。更早之前,港资地产商人郭得胜、李兆基的“散伙”,则成就了新鸿基、恒基兆业两家企业的繁华。

上世纪六十年代,郭得胜与冯景禧、李兆基三人各投资100万港元合创新鸿基实业有限公司,大举进军地产市场。凭借着前瞻性目光,这一公司得到快速发展。

直到70年代,三人才分道扬镳,各自发展。1972年,冯景禧成立了“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李兆基则成立了恒基兆业地产公司。

与此同时,郭得胜成立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并推向资本市场。

正好赶上香港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新鸿基、恒基兆业也成为龙头港企。

此后,也进军内地市场,圈下了不少土地,资金实力雄厚。

如今内房企大多遭受着流动性危机的影响,但诸如新鸿基、恒基兆业这样的港企,凭借着“慢周转、低杠杆”模式,依然保持一定的盈利规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