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于1952年。70余年的发展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为己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学校已经成长为实力雄厚、贡献卓著的一流大学,被誉为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


(资料图片)

人民网:请您简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优势和特色专业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瞄准“高精尖缺”,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组织大项目,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学校的26个国家科研基地全部向本科生开放,用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共有9个学科入选了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分别是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当中,形成了“优势的工科、著名的医科、正在崛起的理科和有特色的文科”的学科布局。

人民网:2023年贵校招生政策有什么新的变化、新的亮点?

华中科技大学:今年的招生政策有四点最新变化。

一是近年来学校基于29个优势专业设立五类实验班。其中,未来技术学院实验班、启明本硕博实验班、强基计划实验班三类实验班均采用“本研衔接培养”模式,推进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衔接;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和创新实验班也会继续在高考直通车招生。

今年,学校进一步扩大了高考直通车的选拔规模,五类实验班均设定具体专业,考生录取时即确定具体专业。实验班采用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对于前沿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布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扩大“卡脖子”重点领域紧缺人才选拔。今年,学校集成电路学院首年开展高考招生。招生专业为电子信息类和集成电路卓越计划实验班,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三是今年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经济、麻醉学3个招生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计算机类中招生,致力于培养解决“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学术前沿和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人才;数字经济专业以应用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经济学、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融合为工具,致力于培养国家数字经济领域急需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麻醉学专业为国家培养临床医学特别是临床麻醉、危重症等领域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学校的麻醉学专业是教育部重点学科,是国家首批麻醉学博、硕士授予点。

四是持续优化专业选择模式。学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政策。学生在校期间共有四次转专业的机会,进校即可申请参加选拔进入包括未来技术学院、计算机、光电、人工智能、电气等热门专业的各种实验班学习。今年,实验班共计500多个计划面向校内进行二次选拔。

人民网: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录取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招生工作有关规定执行。在确定考生录取专业时,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不设专业级差。高考总分相同的考生,有同分排位的省份,按照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同分排序规则来确定专业录取顺序;没有同分排位的省份,老高考省份依次按照综合、语、数、外语的成绩,新高考省份依次按照语、数、外来确定专业录取顺序。

另外,学校的部分专业如轮机工程专业、医学类等专业会有特殊的体检要求,具体请大家参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人民网:对于科学填报志愿,有哪些建议给到学生和家长们?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采用按学科大类招生的模式,学生可以一步到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欢迎大家积极报考。同时,有两点建议给到考生。

一是在填报平行志愿时,要将最想就读的学校填在靠前的位置,遵循冲稳保的原则,并建议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平行志愿考生若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但分数又达不到所填专业的要求,只能被退档,再参加平行志愿补充投档录取机会很小。

二是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各个高校的录取规则、体检要求、语种限制等各类注意事项,都会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公布。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政策及就业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学校已建立起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专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专项补助,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

学校的本科深造比例目前每年都在60%以上,绝大部分进入国内外名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就业方面,70%的学生进入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新兴战略产业。每年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高达近2万家,人均可选择岗位超过50个。

(责编:李依环、熊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