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刷掌支付来了!记者了解到,在京乘客在大兴机场线可以刷掌过闸乘车,这也意味着两年前传闻内测的“微信刷掌”产品正式落地。

与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类似,刷掌支付同属于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刷掌支付采用的是“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在促进效率提升的同时,也极大地简化了用户操作,从而让新科技能够对老人更友好、对各类身体不便者更加无障碍。

支付更便捷

从具体操作来看,分为注册和使用两个步骤。乘客只需在大兴机场线各站自动售票处的刷掌注册机录入掌纹,并在微信小程序“北京地铁刷掌乘车”完成授权后,就可以开通刷掌乘车功能。在乘坐地铁时,乘客需找到带有圆环标志的刷掌闸机,将掌心面对圆环内的识别区。完成识别后,圆环变为绿色,闸机将自动打开。刷掌出站后,手机会收到扣款的提示推送。

微信支付团队表示,微信刷掌针对“无介质”、“非接触”、“高便捷”、“高安全”等用户需求提供了补充支付方式。未来,除交通场景外,“微信刷掌”还在逐步应用于办公、校园、健身、零售、餐饮等领域,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场景需求,探索更多创新高效的数字化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刷掌支付严格上并不能称得上是新事物。2020年,亚马逊正式投入使用手掌识别技术(Amazon One)。用户注册一次后,在任何可用Amazon One的地方都可以用。将银行卡和手掌信息绑定后,只要将手掌悬空放在设备上方,就可以完成身份识别或支付,整个过程不需要银行卡或手机介入。

据亚马逊刷掌专利申请介绍,扫描仪是利用红外技术获取用户手掌信息。一方面是记录手掌纹路等表面特征,另一方面采集更为深层次的内部特征,比如静脉、骨骼、软组织等。这些信息有些时候人眼和相机都无法做到精准识别。当用户进行支付时,扫描仪会拍下两张照片,对上述信息进行比对验证,大概0.3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整个过程。

事实上,国内此前也有过刷掌支付的尝试。例如,2015年,支付宝在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又名“China Joy”)上首次展示了掌纹扫描识别技术,用户将掌纹录入手机并绑定支付宝账号后便可以“刷掌”进入会场和购买商品。2018年,北京北科慧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益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后者所有的线下无人值守便利商店接入了“掌纹+掌静脉”识别系统用以支付。2021年年底通车的深圳市地铁的“科技示范线”20号线也采用了“刷掌”支付的方式。

关注安全性

对于用户来说,最为关注的还是隐私性和安全性。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2020年的一项调查报告,2020年,用户对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的接受度中,有82.6%的用户群体表示可以接受,这一指标在2019年为84.4%;另外有17.4%的用户选择不可以接受。其中,个人隐私泄露和安全隐患是用户在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来进行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时最担心的问题,得票率分别是79.6%、67.3%。

一位支付领域从业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支付的方式比较多样化,客观上是让人们支付越来越便利。究其根本来看,不同的支付方式只是在不同纬度上收集识别用户的信息,实质上并无太大区别。因此,这些支付方式是不是具有必要性值得考虑。前几年刷脸支付兴起之时,有不少人去尝试看似十分热闹,但现在消停了很多,但就技术本身而言,刷脸支付、刷掌支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信赖的。”

在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支付方式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是相伴相随的。从历史的眼光来看,生物识别技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代表着更高端的科技和更方便的支付体验。技术是中性的,重要的是怎么应用。就支付领域的应用来说,关键是要找到大数据应用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