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事件1:公司发布2022 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03.57 亿元,同比减少4.52%;实现归母净利润31.55 亿元,同比减少31.6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0.51 亿元,同比减少42.08%。22 年Q4 公司实现营收68.39 亿元,同比减少17.83%,环比减少10.62%;实现归母净利润0.39 亿元,同比减少96.12%,环比减少97.02%。
事件2:公司发布2023 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5.81 亿元,同比减少14.0%,环比减少3.78%;实现归母净利润3.22 亿元,同比减少75.60%,环比增加719.09%。
22 年公司业绩下滑,23 年Q1 主要产品价格下跌利润收窄,终端需求有望回暖业绩将得以改善。22 年公司的化工新材料产品实现营收168.43 亿元,同比减少17.72%,毛利率为12.48%,同比减少18.53pct,其中辛醇、尼龙6 切片分别实现销量48.69、31.50 万吨,分别同比变动-6.1%、+4.1%,分别实现营收46.44、39.06 亿元,分别同比变动-26.1%、+3.0%;基础化工产品实现营收102.74 亿元,同比增加11.36%,毛利率为36.5%,同比+0.78pct,其中二甲基甲酰胺实现销量15.09 万吨,同比-2.4%,实现营收15.64 亿元,同比-9.0%;化肥行业实现营收30.6 亿元,同比增加60.95%,毛利率为6.15%,同比增加5.61pct。主营产品价格方面,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2 年公司己内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市场均价分别为1.32/1.18 万元/吨,分别同比减少5.04%/9.2%,23 年Q1 二者的市场均价分别降至1.23/0.55 万元/吨,分别同比减少11.8%/65.7%,受价格下跌影响公司23 年Q1 利润空间收窄,后续随公司产品终端需求的逐步回暖,业绩有望得以改善。
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进顺利,持续布局化工新材料产业。公司全面推进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的推进。截至22 年年底,公司现有40 万吨/年己内酰胺、40 万吨/年尼龙6、40 万吨/年双氧水(折百)、40 万吨/年甲酸和75 万吨/年多元醇产能,在建有30 万吨/年己内酰胺、30 万吨/年尼龙6、30 万吨/年双氧水(折百)产能。22 年年内公司年产120 万吨双酚A 项目一期(20 万吨双酚A 产品)顺利投产。与此同时,公司进一步扩大有机硅产能,持续丰富园区产业布局。2022 年6 月30 日,公司公告拟投资建设100 万吨/年有机硅项目一期工程40 万吨/年有机硅项目,预计总投资33.3 亿元,资金来源主要为公司自筹和银行贷款,项目预计于2023 年年底建成投产。根据公司公告,40 万吨/年有机硅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均营业收入40 亿元、利税7 亿元。23 年公司的主要产品生产目标为1050 万吨(包含内部互为原料自用部分),业绩得以保障。
拟吸收合并鲁西集团,中国中化集团直接控股。2022 年4 月30 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向鲁西集团的全部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鲁西集团。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中化集团将对上市公司直接控股,有效提升中国中化集团对公司的直接管理效率,发挥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中化集团体内化工新材料发展平台的作用。2023 年3月29 日,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已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尚需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做出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公司主营产品价格下跌,我们下调公司2023-2024年的盈利预测,新增2025 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2(下调54.1%)/30.33(下调47.4%)/36.27 亿元。作为中国中化体内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平台,公司持续拓宽新材料领域的产能布局。在吸收合并鲁西集团完成后,公司与母公司中国中化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助力公司长期快速发展。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产能建设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