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的地理条件、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决定了它的文学特征。
2、 第一,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
(资料图)
3、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
4、日语音节、古调单纯,诗的形式不具备押韵的条件,因而日本诗歌极易与散文混同,形成散文诗化。
5、日本随笔、日记文学,都很讲求文体的优美。
6、散文的发展促进了短篇小说形式的物语的发达。
7、十一世纪初出现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其结构是由短篇小说连贯而成的,前后衔接松散,叙述简单,时间推移与人物性格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8、在日本,即使长篇小说,其结构也是由短小形式组成的。
9、这一特点贯穿于整部日本文学史,成为一种传统。
10、江户时期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好色一代男》等长篇小说,也都是由短篇故事组合而成的。
11、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雪国》,明显地具有《源氏物语》的那种结构和描写方法。
12、日本作家在短小、单纯的结构中追求精炼的艺术表现手法。
13、短短三两句的短歌或俳句,往往能准确地表达日本歌人、俳人的感情世界。
14、随笔和物语中的情节描写,也极少有长段落。
15、 第二,文学性格纤细、含蓄。
16、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17、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
18、古希腊悲剧的那种雄伟崇高的观念,也不是日本作家追求的对象。
19、他们追求的多是感情上的纤细的体验,表现的主要是日常的平淡的生活,在平淡朴素的生活中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冷静的思考。
20、日本文学除很少例外,与激烈的阶级冲突一般都没有联系。
21、即使是少数例外,作家的表现方法往往也是含蓄的,曲折的。
22、 第三,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
23、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
24、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25、而“余情”论为这种优美的境界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6、日本短小的文学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家的艺术技巧和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作家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27、 第四,长于摹仿,变革迅速。
28、大化革新后,日本全面向中国大陆开放。
29、汉字、汉语乃至汉诗、汉文,原样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汉文学。
30、在吸收中国文学的同时,日本创造了变体汉文、假名、和汉混体文,大量吸收中国词汇,创作了独具民族形式的文学作品。
31、大化革新后经过近百年时间,日本文学有了飞跃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奈良平安文学及江户元禄文学。
32、明治维新在资产阶级文学没有成长起来的条件下发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里,为日本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终于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文学发达国家的行列。
以上就是【日本文学小说,日本文学】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