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越来越卷了,今年高考人数又再次刷新了历史新高,1291万人!这也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大学生涌入社会,大学生就业简直是要卷出天际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光现在已经卷到什么地步了?

前几天,温州机场集团发布的春招拟录用人员公示,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浙大的毕业生去当驱鸟员,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毕业的海归去当普通安检员。这么发展下去,岂不是当保安都要985、211起步了?

还有前阵子重庆一家三甲医院药剂科的公开招聘,一共七个岗位,收到了本科简历上千份,硕士简历500多份,博士简历100多份,没办法只能在100多个博士中择挑了30个人进入面试,再通过面试挑选7个。

这是什么概念?即使你是博士生,你去应聘一个三甲医院药剂科合同制岗位的成功率也只有7%。而这种现象也不是个别特例,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各地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一个岗位几百个人几千个人报名那是常有的事,名校、高学历毕业生择业“低就”越来越稀疏平常。

大学生就业,早就已经卷成红海了。

你说说,我们辛苦赚来的钱,购买力越来越不如从前,现在辛苦读来的学位,也在持续贬值。而这学历贬值,其实和货币贬值是一个道理,都是因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不平衡。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现实就是,高学历的人才是越来越多,但相对应的优质工作岗位却跟不上这个增长的脚步,还时不时就出现裁员潮,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失了衡。

我们来看一下,去年我国GDP增速是3.5%,新增的工作岗位大概是700万个,而2022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就是1000万个,更不要说这700万个岗位中大部分都是第三产业劳动力,比如工人、骑手、服务员一类的,优质岗位是少之又少。于是就有了1000万个人去争夺那么几百甚至几十万个岗位,你说能不卷吗?

而这样的大环境估计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学历的“通货膨胀”呢?

其实最近几年,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缺少的问题已经显露无疑了,甚至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发展的绊脚石了。尤其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美竞争越来越白热化,要想突破美国的卡脖子,要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科技竞争的胜出是必经之路。

前阵子,新闻联播中明确提到了,未来高校招生的指标要向理科倾斜,要加大理工农医类紧缺人才的培训。这其中的意思就不用多说了吧?

当前,我们对顶尖人才,尤其是理工科顶尖人才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迫切。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毕业的,失去了选择权的人,该如何应对?

只能说,学历只代表着过去,学习力才代表未来。

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意识,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变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不至于被淘汰的太快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