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资本论
洽洽多元化发展并非一拍脑袋,是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必走之路,否则只会淹没在同质化的海洋里。问题是,多元化的风险已经摆在桌面上,一季度业绩“双降”是否也传递了一个信号?未来,洽洽食品能让人大吃一惊吗?

文/每日资本论

请问,你喜欢吃辣条、果冻还是瓜子?这直接关系到“瓜子大王”的命运。


(资料图片)

5月12日,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洽洽食品)召开了股东大会,审议了2022年年报、利润分配、对外担保等多项议案,并选举了相关人士为监事、独立董事等。

也在同日,东方证券发布研报对洽洽食品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位55.62元;并预测,洽洽食品2023年归母净利润10.46亿元,同比增长7.17%。而且,洽洽食品近一个月获得51份券商研报关注,平均目标价为55.36元。

一周前,洽洽食品在2022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果冻、辣条是公司新品孵化中心推出的新品,目前在市场测试阶段,线下部分渠道也有试销。在二三月份陆续新增了合作渠道,目前已有十几个单品在零食很忙、赵一鸣、老婆大人等零食门店试销,并为此专门为这些渠道对相应的产品做了包装和规格上的区隔。

也就是说,洽洽食品正在为多元化发展积极努力并将相关项目落地中。但这些似乎并未打消部分外界人士对洽洽食品未来的担忧。

从技术上看,洽洽食品股价从2018年9月中旬的14元附近开始上涨,一路震荡攀升至2020年9月2日达到了71.17元的历史新高,成为跨年度的黑马股。此后,洽洽食品股价开始高位宽幅三角形震荡,最低时探至2019年10月到2020年2月形成的平台位置。目前,其中长线均线均处于空头排列,但处于三角形震荡的末期。当整理结束完毕,就将选择运行的方向。

如果股价继续向上,洽洽食品势必要给市场足够吸引力的故事,但目前来看,似乎并未出现眼前一亮的情况。甚至枯燥的数据表现还差强人意。

洽洽食品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13.36亿元,同比下降6.73%,净利润1.78亿元,同比下降14.35%。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第一季度业绩下滑的情况。

细心的投资者或许还会发现,洽洽食品2021年的净利润为9.29亿元,同比增长15.35%;而到2022年其净利润为9.76亿元,虽然保持了增长,但已经明显放缓,同比增长5.1%。但谁也没想到,到了今年一季度就出现了“双降”情况。

请注意,两年前,洽洽食品曾提出“百亿营收百万终端”的双百目标,即预计到2023年达到含税销售额100亿元,其中葵花籽含税收入60亿元,坚果含税收入30亿元,休闲食品含税收入10亿元。

如今,洽洽食品业绩“双降”也给这个百亿目标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更让人担心的是,股吧里甚至有部分网友表示:“就知道瓜子好吃,其它的还有啥有特色?”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洽洽食品多元化遭遇的问题。

洽洽食品成名于瓜子。1999 年,洽洽食品创始人陈先保推出“变炒为煮”的瓜子,具有“不易上火”“不易脏手” 的特点,通过在电视广告家喻户晓。2001年,陈先保成立了安徽洽洽食品有限公司;2008年,其变更为股份公司。2011年3月2日,洽洽食品迎来高光时刻,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每股发行价40元,成为“炒货第一股”。

洽洽食品实施多元化战略实际并非新鲜事物。早在2008年,洽洽开始了多元化的尝试。上市融资后又展开外延并购,洽洽食品陆续推出“怪U味”“喀吱脆”薯片、“啵乐冻”果冻等新品,并通过收购江苏洽康食品有限公司 60%股权,拓展至调味品行业。但收效甚微,甚至在2013年洽洽的净利润上市后次同比下降9.88%。

2015年,之前逐渐淡出管理层的陈先保重新出任总经理,剥离弱势业务,重新聚焦“坚果炒货”主业。比如,推出了椒盐瓜子、焦糖瓜子、山核桃瓜子(蓝袋系列)以及果仁等。尤其是2017年,洽洽推出“每日坚果”后,更是让洽洽找到了第二条增长曲线。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5-2018年,洽洽食品的坚果类产品从0.21亿元增长到5.0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188%。这也让陈先保有了足够的底气,2019年,他曾在坚果品牌升级发布会上表示,“未来洽洽将在5年内成为中国坚果的第一品牌,10年实现全球坚果行业的领先。”

此后,洽洽食品在多元化战略变得更为激进,什么赚钱搞什么。2021年4月,洽洽食品和绝味食品联合设立了四川成都新津肆壹伍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该投资基金规模达到11亿元,重点投资于泛食品饮料行业,关注卤制品、连锁餐饮、休闲食品、调味品、宠物食品、食品供应链等的投资机会。

2022年,酱香酒赛道十分火热,洽洽食品又跨界卖酒——以陈先保成立的江洽食品为基础,成立了江洽酒业有限公司,随后改名为贵州万师酒业有限公司。同时,江洽食品增资入股贵州酣客君台酒业有限公司,以51%的持股份额成为第一大股东。根据公司注册资本来计算,这先后两次的白酒布局,前期投入了大概2亿元。

与此同时,为了迎合和讨好年轻人群体,洽洽食品将“提升品牌力,整合线上线下营销,全面品牌年轻化”作为2022年的首要目标。比如与华熙生物联名推出“瓜子脸面膜”,拍摄“瓜学反应”的广告;与人气游戏《王者荣耀》跨界合作,将五种口味的瓜子分别换上带有游戏角色的新包装等。

这也导致销售费用大增,但似乎并未赢得多少年轻人的心。洽洽食品财报显示,2022年其销售费用为7亿元,同比增加了15.95%;管理费用为3.4亿元,同比增加了28.62%。

问题还在于,投资2亿搞酱酒、搞卤制品等跨界经营的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可能就要竹篮打水。维维股份以及娃哈哈等快消品牌也曾经杀入白酒领域,最终都都铩羽而归。因此,这些多元化能否对洽洽未来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还是未知数。

有意思的是,洽洽似乎对理财也颇为上心。其财报显示,从2019年开始其交易性金融资产就高达11.7亿元,2021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59亿元。要知道,当年的净利润还不到60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其交易性金融资产为8.75亿元。

拿如此巨资去理财,洽洽是要变身炒股专家吗?

核心问题是瓜子的天花板已经近在眼前。相对来讲,瓜子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可复制较强,因此,门槛和规模化程度低,小企业数量甚众。这就导致行业的集中度低,存在大量作坊式炒货店,各地区也有当地的品牌,短期内很难破局。这也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包括洽洽在内的头部企业发展。

更为关键的还是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领域,食品安全是众多企业的梦魇,又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洽洽虽然做炒货,但也没有幸免。

事实上,自上市之后,洽洽食品曾多次被揪出食品安全问题。2012年5月,因被供应商指责采购体系混乱,收购陈年葵花籽乃至劣质葵花籽等负面消息,洽洽食品当时被迫宣布临时停牌。2015年2月,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春节前食品重点消费品种的专项监督抽检工作检测到,重庆洽洽食品有限公司的洽洽原香瓜子150g/袋因为霉菌不合格。2019年,便因旗下产品一周之内分别登上广州和北京监管部门检验“黑榜”而被裹挟至舆论暴风眼等。

在“黑猫”投诉上,2023年1月到5月6日,共有32项关于洽洽食品的投诉,包括洽洽坚果脱氧剂破损、坚果罐中有异物毛发、洽洽山核桃味的瓜子中有碎玻璃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洽洽的口碑。

显而易见,洽洽多元化发展并非一拍脑袋,是其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不得已的选择,也是必走之路,否则只会淹没在同质化的海洋里。问题是,多元化的风险已经摆在桌面上,一季度业绩“双降”是否也传递了一个信号?未来,洽洽食品能让人大吃一惊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