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君 编辑|过江鲫 数据来源|iFinD

十二岁的平安基金“大器晚成”,规模刚刚在同行前20内站稳脚跟。与头部老牌公司相比,保险系出身的平安基金在股票投资上还面临许多考验。

近两年,平安基金的投研团队中也涌现出如李化松、神爱前等名将。但由于偏重固收、权益产品,目前仍存在基金经理一拖多、迷你基金数量多等情况。


(资料图片)

在“固收+主动权益”双轮驱动的格局下,平安基金的权益类产品表现究竟如何?

权益类排名

我们知道市场上有众多种基金经理的评选,也有很多专门评测基金经理各种能力的努力。但我们认为长期收益率是检验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最直观、简明标准;我们还认为好基金经理不单只是某一只基金表现亮眼,而是在管的所有基金都能处于行业中上游水平。

基于以上评判准则,我们选定了“总年化收益(得分)”指标,即计算每一只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并归于相应的基金经理旗下,各基金经理将旗下所有基金年化收益率相加得到。指标越高,表明基金经理人投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同时我们平均了基金经理管理旗下多只基金产品的“单位收益%”,以便更全面地判断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

用上述方法我们对平安20名权益基金经理和他们所管理的118只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剔除2022年新成立基金,数据日期截至2023年1月8日)进行了比较研究。

下图是平安基金权益经理收益具体排名:

长期表现好的前20%基金经理

平安基金总年化收益在前20%的基金经理,得分区间分布为31.08%—63.89%,其中表现最好三位基金经理是丁琳63.89%、成钧46.78%、神爱前44.26%。

单位收益来看,前20%的基金经理得分为6.78%-9.13%。其中丁琳最高为9.13%;其次是神爱前8.85%、张淼8.61%。由于张淼管理的产品仅有1只基金A/C两个组合,真正实力还有待观察。

丁琳,厦门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硕士,曾担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投资经理,2020年4月加入平安基金。

丁琳旗下管理的7只基金,最短成立年限也在3年以上。丁琳进入平安基金还不足3年,也就是说,当前她的在管产品均离不开前辈成绩的影响。

以表现最好的平安核心优势混合A为例,从成立之初到2020年9月,负责管理的为名将李化松,他任职期间,实现了88%的总回报和46.54%的年化回报;丁琳接手之后,2021-2022两个完整年度,收益率分别为4.05%、-18.82%。

成钧的情况则不太一样,他旗下管理的基金尽管投资类型属于股票型,但与主动权益类产品不同的是,多为被动型指数基金。

成钧于2017年2月加入平安基金,现任资产配置事业部ETF指数部指数投资总监。他的这些指数型产品以特定指数为投资对象,回报较为稳定,半数以上的年化收益率超过6%。

其中创业板PA曾在2020年创下收益率67.03%的好成绩,尽管指数型基金普遍前两年受大盘影响损失较大,但拉长战线来看,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仍达到了11.47%;仅成立一年的港股医药则由于大盘影响叠加医药行业下跌形势,年化收益率仅为-16.28%。

在前三名之中,神爱前是平安基金近几年主动权益类继李化松之后又一名将。除成立刚满一年的平安品质优选混合外,其他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到20%左右。

不同于李化松一加入平安就单枪匹马带领起了投研团队,神爱前早在2014年就加入了平安基金,2016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直到近两年才开始崭露头角。

在我们之前对平安基金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其投研团队基金经理“一拖十”这种高负荷现象屡见不鲜。而近7年的任职经验中,神爱前是难得能够保持“少而精”的健康状态去管理基金的。

再次回归单位收益来看,丁琳9.13%的成绩离不开前辈的支撑、成均在高负荷状态下保持4.13%的平稳回报,而神爱前8.85%的成绩在其中已经算是突出了。

平安的投研团队中,目前没有能够创造10%以上单位收益的权益类基金经理。

长期表现差的前20%基金经理

平安基金后1/3的基金经理年化总收益,得分区间从-68.35%至-15.23%,最差三位基金经理是黄维-68.35%、刘洁倩-41.70%、钱晶-21.26%。

单位收益方面,后20%的基金经理得分从-5.96%至-2.54%。最差的三名分别为刘洁倩-5.96%、张恒-5.43%、黄维-4.27%。

具体来看,黄维就属于典型的“一拖多”高负荷,在管产品共16只(含A/C不同组合)。

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就难以保证专注于每个基金产品。成立年限长的基金,黄维的表现还不错,年化收益率8.40%-22.73%;但对于近两年新成立的基金,叠加市场波动趋势,收益率就普遍为负,成立不足2年的基金年化回报为-16.45%至-21.52%。

刘洁倩、钱晶2名基金经理的情况则较为类似,管理产品都为被动指数型。

在机构派此前对工银瑞信权益类产品的排名之中,表现最差的3名也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经理。可见在大盘形势影响下,近两年新成立基金要达成正收益是比较困难的,长周期产品的回报表现则要稍好一些。

单位收益来看,相较起长周期产品更多的钱晶成绩为-1.93%,要好于刘洁倩-5.96%和黄维-4.27%。

领头羊VS黑马,谁才能镇住场?

平安基金向来都给投资者轻权益、重固收的印象。事实上,其投研团队并不是没有优秀的人才。2018年从嘉实“挖角”而来的李化松、和近两年崭露头角的神爱前,都算得上是有成绩、有口碑的名将。

李化松自加入平安基金以来,曾经用两年时间创造两只翻倍基,一人支撑起超过全公司2/3规模的混合基产品。如今,李化松已经晋升管理层,精力难免被分散,管理规模也由226.17亿元降至92.37亿元,当前在管产品数13只。

神爱前是保持“少而精”沉淀出的一匹黑马。自2021年以来,神爱前的管理规模从1.79亿元暴涨至99.88亿元,目前仍处在上升期。

从2022年的表现来看,神爱前还并没有正式跻身百亿经理级别,收益排名也下降至中下游水平。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机构派(ID:jgpai66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