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六期共振”的历史起点,我们的整个投资策略框架可能都面临更新。未来市场将呈现贝塔难觅、阿尔法回归的特征,“结构牛”将是常态。

本刊特约作者 张超/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之下,无论是宏观环境变化还是市场调整幅度都远超预期。站在大历史观的尺度与视角,有理由相信我们已处于“六期共振”的历史起点,而这对于我们的思考逻辑、研究框架、投资策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国际秩序重构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缘版图正在重塑。发达国家实力相对下降,新兴发展中国家日渐独立自主,各种国际组织与联盟犬牙交错。二是治理赤字不断加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危机的成本更加高昂。三是动荡持续加剧。以全球化多极化为特征、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黄金三十年正在褪色,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第二,气候周期切换期。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正迎来气候大周期的拐点,全球极端天气更加频发。近年来西风带不稳定、副热带高气压带过度北移等,这些都对根据历史气候特征布局的风电、水电设施以及农业生产构成挑战,从而影响全球农业与能源供需。

第三,能源转型阵痛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搅动国际能源传统格局。碳减排的关键在于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一次电力占比。从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看,当前火电装机容量占比近六成,到2030年这个比例下降至三成,缺口主要由一次电力补足。但这需要时间,在新旧能源转换的过程中,国内一定时期内的电力供应缺口可能持续存在,2021、2022年的两轮限电即是证明。

第四,科技发展瓶颈期。基础科学面临瓶颈,细分领域越来越多,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难度越来越大。没有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就无法做大蛋糕,中短期内全球经济仍将是存量博弈。

第五,通胀中枢抬升期。全球化深化、技术进步、盯住通胀的货币政策、稳定的社会结构等过去四十年压制全球通胀的因素逐渐让位,而逆全球化思潮、气候变化与碳减排、MMT理论与应用、新冠疫情等力量开始成为主导,各种成本均有所抬升,全球通胀中枢面临上移。

第六,货币体系变革期。当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的裂缝已经出现,非美元货币地位相对上升。百年变局演进下,货币去金融化体现为金融资产重要性下降,大宗商品等实物资产重要性上升,双边/多边/区域货币协作机制重要性上升。

变局就意味着不确定性,意味着市场难以形成长时间共识,进而演绎单边行情,因此双向震荡将是常态。

以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美国为例,道琼斯指数百年里总体走出了一条漂亮的斜上45度牛市曲线。但这并不意味着百年美股就是一马平川,比如冷战高潮时期的20世纪60-70年代,道琼斯指数并无指数级别的行情,债市也缺乏趋势性机会。

站在“六期共振”的历史起点,我们的整个投资策略框架可能都面临更新。其中一个最基本的结论就是:贝塔难觅,阿尔法回归。

一方面,宏观环境的不确定与难预测,意味着市场很难持续演绎单边行情,指数化投资的黄金10年恐告段落。法巴资管就指出,“随着市场前景变得更加不确定,提供价值和实现阿尔法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意味着2007年、2015年那样的全面牛市恐难再现,市场机会更多孕育于高质量发展之中,“结构牛”将是常态。未来资管机构不仅需要优选行业与标的,更需要深刻理解政策意图,加强大势研判与择时,积极提升主动投资能力。

(作者为农银理财投资研究部资深经理,获得2022年“远见杯”中国经济月度预测第一名,全球经济预测第三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