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怎么分辨本土传统节日和洋节日?标准非常简单!
本土节日就是吃吃吃,比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越大的节日,宴席越是丰盛,因此也有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戏谑。
洋节呢,洋节就是你懂的,每到洋节日,鲜花店告罄,开房数量激增。前两天携程发了个特有意思的报告,我贴过来给大家看:
【资料图】
携程数据显示,浪漫经济从本周末开始升温,2 月 11 日至 12 日,国内酒店和出境酒店同比双增,在国内酒店预订中异地出行的酒店预订量占比超过 85%。
国内酒店预订中,女性用户占比超过 53%。且女性交订金的金额比男性高近 3 成。
具体而言,女性用户掌握浪漫消费主动权,20 岁区间用户订情侣房 10 倍于疫前。2 月 11 日至 12 日,国内酒店预订中,女性用户占比超过 53%。
不仅如此,女性用户比男性用户更愿意为浪漫买单。在酒店预订金额中,女性用户的预订金额比男性用户高出近 3 成。
在众多酒店特色房型中,“大屏”影音房和浪漫情侣房在情人节前的周末及当天,备受女性用户喜爱。
携程数据显示,2 月14日当天,情侣房预订反超2019年同期,影音房预订量较 2019 年同期增长近 7 成。在预订情侣房的用户中,女性用户占比近 6 成。非本地预订占比近 9 成。
从预订情侣房用户的年龄结构来看,与 2019 年同期相比,20 岁区间用户预订量增长近 10 倍、90 后增长超 1 成,80 后用户仅为 2019 年同期的 50%。
有意思吧,浪漫消费是私域的,但成为综合统计后,也能成为公共政策的决策依据。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背后却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02
第一、异地出行占比超过85%。
防疫三年,很多人被封在家、小区、城市。即使这中间并不是从头到尾的封闭,也让很多人对出行心存疑虑。特别是疫情流调,谁都不想在跟爱侣约会后,上流调名单被围观,甚至被网暴。
这种前车之鉴,已经相当多了。明明是正常的来往,在疫情期间却成了大逆不道。记得有个沈阳老人因为活泼了些,跑的地方多了些,在网上被人骂惨了。
而且,一出门就是好几个码伺候着,入住异地酒店的难度不亚于一次大冒险,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许多人选择不出门。
憋坏了,很多人都憋坏了!
我家住在夫子庙附近,过年时候有两天外面还下着雨,我去夫子庙门口看了一眼,当时的景象是这样的:
这说明不是老百姓不想消费不想玩,大家出去happy的意愿永远都是有的,只要解除了限制和控制,市场会恢复流动性。
当然,从照片上看不到的是,这么多人来到这里,到底花了多少钱。仅仅从人数上判断消费已经复兴,还为时过早。
所以这组数据,还需要往下看。
第二,女性逐渐成为情感中的主角。
上面数据显示了,无论是订房数量,还是缴纳定金的数量,女性都要比男性高,而且在订更加浪漫的影音房方面,女性也更舍得花钱。
传统观念中,这种事基本都是男性主导,而这届年轻人正在打破这样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说,在新世代的男女关系里,女性正在获取比原来更大的主动权。
还是那句话,具体关系里,男女谁做主是一个私人问题,但上升到统计学意义的时候,就具有公共性。比如商业消费策略的制定需要更加讨好谁,甚至公共政策在制定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这种变化。
第三,年轻人更有活力,80后花不动了。
最早的80后,已经43了,最小的那一批,也早就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当年的小太阳,活成了上有老的要赡养,下有小的抚养,中间有房车消费贷,背负着重担前行的人。
这里的“花不动了”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花不动了,第二层,是花(钱)不动了。
90后呢,大的30多点,小的也才24、5,我是没想到就连他们中一些人也失去了浪漫的能力。失去浪漫能力意味着消费意愿正在降低。倒是00后横空出世,所谓的20岁区间,最大的不也才23么。
看来在浪漫这件事上,年轻人也远比中年人有活力得多。大多数00后,也就是刚刚走上工作和人生舞台,不少估计还需要长辈的资助。他们的经济实力或许不如他们的前辈,但很明显他们要比前辈们更敢花钱。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经济视角,那就是要给社会中坚们减负,给他们敢于花钱消费的底气。
否则只靠几个小年轻拉动消费,一来看着辛酸,二来也不可能有多大的空间。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了我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分别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没想到今年的情人节,这种结构上的矛盾就在“开房”上全部显示出来了。
原先作为消费主力的中青年,在情人节这个明显是消费节日的当天,已经全面让渡给更小的年轻人,提振经济和改善预期,已经刻不容缓。
好了,在这个浪漫的节日里,也不多说那些让人不安的经济问题了,还是祝中年人有情,年轻人有爱,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年年情人节有人陪着过。
祝有伴侣的朋友们玩得愉快,也希望单身的朋友们早日脱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