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二高春节档票房,影院股股价不涨反跌,票价上涨促繁荣、影院集中度提升缓慢或为主要原因。

胡楠/文


(相关资料图)

2023年春节档,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7.65亿元,仅次于2021年春节档的78.42亿元,为近10年来第二高春节档票房。从数据来看,随着防疫的开放及感染峰值的回落,居民的消费观影需求也日益上升,电影市场开始回暖。

但节后首个交易日,作为爆款电影《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出品方,中国电影股价却出现“平开低走”的情况;万达电影、金逸影视等影院公司也同样出现股价下挫的情况。

究其原因,在观影人次增长陷入“停滞”的背景下,依靠票价上涨所营造的行业繁荣是不可持续的,而当票价无法进一步上涨,影院集中度的提升就成为了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不幸的是,作为重资产行业,其市场集中度很难快速提升。

复苏与问题

从影院营业数量看,自“新十条”政策出台,全国当日营业影院数量迅速上升。据万联证券研报,自2022年12月30日至今,全国当日营业影院数量始终维持在万家以上,全国影院基本上恢复正常营业。

另外,2023年1月14日,春节档预售正式开启,预售当天票房达到5000万元,两天破亿,截至预售前五天,全国累计预售票房已经突破2.50亿元,为近五年最高预售票房。

影片供给方面,2023年春节档共上映7部影片,包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悬疑/喜剧类电影《满江红》、谍战剧情类电影《无名》等,主演囊括当下热门演员吴京、沈腾、易烊千玺、张译、雷佳音等。

不负众望,2023年春节档,全国电影总票房高达67.58亿元,为有史以来第二高春节档票房,仅次于2021年的78.42亿元。

其中,《满江红》、《流浪地球2》强势领跑,春节档总票房分别为26.08亿元、21.65亿元;《熊出没》、《无名》、《深海》也表现不俗,票房分别为7.49亿元、4.95亿元、3.61亿元。

而在进口片方面,1月17日,继《阿凡达2》定档之后,漫威电影《黑豹2》、《蚁人3》宣布定档2月7日与2月17日,这一积极的信号大概率意味着进口影片引进的放开,为后续的片源供应提供了保障。

按道理来说,取得如此高的春节档票房,叠加后续片源供应有所保障的积极预期,中国电影作为《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出品方与全国第二大院线,其股价理应有所反应,但节后首个交易日,中国电影股价仅比节前收盘价“高开”0.03元,随后便一路走低;而作为影院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万达电影,其股价也出现了同样的异常反应。

对于上述情况,市场普遍将其解读为年前影视板块股票已经上涨了一波,“见光死”只是利好兑现,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除了上映影片的质量与数量,电影票房主要受电影观影人数、人均票价的影响。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17-2023年(2020年春节档影片集体撤档,以下票房、观影人次、平均票价数据均不包含2020年),春节档观影人次分别为9038万、1.45亿、1.32亿、1.60亿、1.14亿、1.29亿,很明显,从2018年开始,春节档的观影人次就已经出现走低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春节档的观影人次增长停滞,但春节档票房却有着一定的增长,其核心原因在于“涨价”。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同期,全国春节档平均票价分别为37.80元、39.70元、44.70元、48.90元、52.80元、52.30元。

如果从全年视角来看,国内电影市场观影人次增长停滞,并依靠票价上涨维持市场繁荣的问题更为清晰。2017-2022年,国内全年总票房分别为558.79亿元、606.86亿元、641.49亿元、477.06亿元、299.46亿元,观影人次分别为16.23亿、17.18亿、17.28亿、11.67亿、7.11亿,平均票价分别为34.40元、35.30元、37.10元、40.30元、42.10元。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同样是2018年,全年观影人次就出现了增长停滞的问题,同时,全年平均票价也开始逐年小幅上涨,并带动国内电影市场票房不断创新高。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观影人次增长遇到天花板,单纯依靠票价上涨所带动的市场繁荣是不可持续的,二级市场的反应尤其明显,从2017年开始,万达电影、中国电影的股价就进入了绵延不绝的下降趋势。

由此看来,市场集中度提升大概率将成为影院股恢复成长性的主要途径。

集中度提升缓慢

企查查显示,2018-2022年,中国新增影院数量分别为2659家、2403家、1580家、1089家、583家,同比分别增长10.61%、-9.63%、-34.25%、-31.08%、-46.46%,截至目前,国内现存影院相关企业为1.60万家。

另外据中原证券研报,同期,国内电影市场银幕总数分别为6.01万块、6.98万块、7.27万块、7.53万块、7.65万块,同比分别增长18.32%、16.16%、4.18%、3.59%、1.62%。

而且,结合国内影院营业率变化来看,截至2023年1月2日,国内有票房产出的影院已经从2022年的1.26万家减少至1.05万家,显著低于2018年与2019年的1.11万家、1.24万家。

以上数据表明,影院的市场集中度似乎正在逐渐提升,但实际情况是,该集中度提升十分缓慢,甚至仍低于2017年的水平。

影院背后的运营商为影院投资管理公司(下称“影投公司”),其负责影院的投资业务,区别与单体影院,影投公司通过规模化运营影院可以增强影院的抗风险能力。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17-2022年及2023年春节档,国内前五大影投公司合计票房收入分别为163.12亿元、156.10亿元、165.14亿元、128.45亿元、86.23亿元、18.07亿元,占当期全国票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9.21%、25.72%、25.74%、27.31%、28.80%、26.71%。

同期,国内前十大影投公司合计票房收入分别为216.28亿元、209.82亿元、222.54亿元、170.77亿元、114.83亿元、23.88亿元,占当期全国票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72%、34.57%、34.69%、36.31%、38.36%、35.30%。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截至2023年春节档,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相比疫情前夕,前五、前十大影投公司合计市场份额均略有提升,但仍然明显低于2017年的市场集中度。

具体至上市公司层面,据Choice数据,2018-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拥有在营业控股影院数量分别为131家、139家、140家、138家、137家,控股影院银幕数量分别为952块、1026块、1045块、1048块、1042块。

从数据来看,中国电影控股影院、银幕数量分别于2019年与2020年停止增长,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电影放映收入增长的停滞,由于公司财报数据受疫情因素影响,无法直接比较近期放映收入数据,故通过猫眼专业所披露的历年中影影投春节档票房数据进行大致比较。

2018-2023年的春节档,中影影投票房收入分别为1.27亿元、1.34亿元、1.64亿元、1.04亿元、1.16亿元,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近5年来,中影影投票房收入基本没有增长,这与其控股影院及控股影院银幕数量的变动大体一致。

这绝非个例,对于国内影院市场占有第一的万达电影来说,其也同样存在市场份额提升缓慢的问题。

据Choice数据,2018-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万达电影国内直营影院数量分别为541家、603家、647家、699家、708家,银幕数量分别为4807块 、5343块、5696块、6063块,6140块。

从直营影院及银幕数量来看,万达电影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欲望十分强烈。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17-2022年及2023年春节档,万达影投票房收入分别为74.86亿元、78.40亿元、82.94亿元、69.63亿元、49.97亿元、9.83亿元,占全国当期总票房的比重分别为13.40%、12.92%、12.93%、14.80%、16.69%、14.53%。

与上述前五、前十影投公司数据不同的是,相比疫情前以及2017年,万达影投的市场占有率仅分别提升了1.60个与1.13个百分点,但如此程度的集中度提升,也很难对其相关业务收入产生重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影院属于重资产行业,想要迅速增加影院、银幕数量,除了依靠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之外,更需要持续从二级市场进行融资,用于影院的收购与建设。

不幸的是,过去的数年间,影视行业并不被资本所看好,这也是导致影院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缓慢的原因之一。由此看来,影院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跌跌不休以及“见光死”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