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与“价格笼子”对交易的影响!
一.先说说“A股市场”与“RMB汇率”的关联性影响。
2023年开年以来,市场里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额达到1400亿元,同时,人民币汇率在连续2个多月大幅升值后,处于低位震荡中;
【资料图】
把A股指数走势与RMB汇率走势重叠在一起看,两者之间呈现某些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也与北上资金有关。
比如,
去年7月RMB汇率经过中途横向震荡后,再次踏上贬值之路,同时A股市场走出了震荡下跌走势;
去年11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见底反弹现象同时,RMB汇率则进入升值过程;
这其中北上资金的进出对市场的影响很明显。
但我们市场如果仅仅“依靠”北上资金来影响涨跌,并不是一件好事;
还需要国内市场资金群体能够显现积极的影响力来。
周五,“RMB汇率”在“美元”突然上涨影响下,也出现跟随贬值走势;
因此,很多人开始担心下周大盘会下跌。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从技术图形上看,目前“美元”和“RMB汇率”均处于波段性的一个低位,
短线技术上存在反弹条件(注:“美元”反弹起来是升值;“RMB汇率”反弹起来是贬值。)。
不过,由于两者在技术上目前还没有扭转过来(短期系统),因此,短线反弹起来后,还可能会有一个震荡过程。
因此,下周里,大盘短线会受到一定压制,主要可能与一些北上资金从前期净买入变成净卖出有关。
从这一点来讲,下周市场还会出现剧烈震荡。
特别是,如果大盘出现大幅高开、快速冲高这些动作时,要有一定警惕性。
因为从技术上看,
短期大盘指数的上行,主要依靠短期系统扭转为多头形成支撑有关;
特别是510通道的持续保持“轨道线”,一直在30分级上形成有力上攻支撑。
目前指标最高已冲击到3300点一线,
但中期系统和长期系统均还处于“纠缠状态”与“空头状态”中,
这说明中长期系统的扭转还需要时间,短线主要靠短期系统的“一口气”撑住市场的活跃性。
关键要看回落震荡时,2148通道能不能支撑住向下的倾泻压力。
支撑住了,后面指数还可能会冲击576线(约在3370点上下);
支撑不住,就再打下来,“打空”之后,再一次反弹------短期系统这样上下穿梭,就会先把中期系统拉动扭转过来。
只要短中期两个系统形成扭转合力,指数突破576线,去冲击3500点、3700点,概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二.再谈谈“全面注册制”与“价格笼子”对股民交易的影响?
“全市场注册制”,大家都很关注其对市场的影响。
从长远看,对市场的发展是一件好事。
从短期看,主要是对“沪深主板”的影响多一些。(因为“科创板、创业板”都已经实行了)
1.由于“主板”个股还是维持10%涨跌停板制度(注:“中小板”已经被纳入深市主板了),“科创板、创业板”继续维持20%涨跌停制度,所以,总体上看对股民的交易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但其中有一个问题,有些想法谈谈:
就是,对于“主板”新上市股,在前5天不设涨跌停板,第6天涨跌停设为10%(与其它“主板”个股就一样了)。
这个规则也不是新的,“科创板、创业板”也都已经实行了。
只是想说一点------任何的“不设涨跌停板限制”制度,是不是都应该与“T+0”交易制度进行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平抑价格投机的目的,对所有交易者来讲,也显公平?否则,价格投机之心只会被循环放大。
2.全面注册制后,“价格笼子”制度对股民交易的影响?
“价格笼子”也不是新规定,“科创板、创业板”也都已经实行。
(其实,我们大家已经在近两年里不知不觉的在“价格笼子”里交易着,这里梳理一下,有助于大家对交易细节的一些把握)
需要注意的,虽然都是“价格笼子”的交易机制,
“深交所和上交所”其中的具体规定却大相径庭。
过去,沪深主板都还是以原有的挂单机制规定------只要在当日涨跌幅度限制内,任何一个价格位置挂单都会是有效挂单,价格滚动到此挂单处,即可成交。
但现在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价格笼子”机制规定是:
比如你挂单价格超出了“价格笼子”(挂买时是“卖一价”的102%为最高限)(挂卖时是“买一价”的98%为最低限价)的时候,
“科创板”直接算废单--------(上交所)会形成很多废单,需要跟随“卖一价格”重新在2%的范围内挂单。
“创业板”暂存主机----------(深交所)会形成很多“潜伏单、预埋单”,当价格波动到“潜伏单、预埋单”挂单价格范围里时,价格可能会出现大买单或大买单成交现象,从而影响到价格的加速上升、或加速下跌(因为大单交易必然会引发跟风单的追逐现象增加)。
现在,“全市场注册制”后,“深交所和上交所”各自对“价格笼子”的挂单处理机制还会保持这种不同性。
如此,就可能出现“上交所主板”个股的废单很多(因为上交所的“科创板”就是这样规定的),
需要交易者,跟随交易价格变动,在限制范围内及时挂有效的买卖单。
但也有一个“潜在因素”需要注意:
如果你所挂的单子很大,比如十万股、几十万股等,若你不断挂单、撤单、再挂单,就要防止被关注为“异常”账户。
最稳妥的做法-----买的时候,适当比“卖一价格”挂高一点即可;卖的时候,适当比“买一价格”挂低一点就行。
比如,
在“卖一、卖二、卖三、卖四、卖五”几档价格处于连续状态时,以“卖三”价格挂买入单价格;
在“买一、买二、买三、买四、买五”几档价格处于连续状态时,以“买三”价格挂卖出单价格。
在价格正常波动情况下,如此挂买卖单,即符合“价格笼子”的机制,也比较容易快速成交,成交成功率也会比较高。
不过凡事都是“两面性”,这个“因”,必然会引发那个“果”。
如果都按照“卖三价”来买,“买三价”有人挂单就会被“抢买”,依次滚动,交割照样会出现短时间里快速、连续上涨的情况。
反之,大家都按照“买三价”来挂卖单,“买三价”就会不断向下跳跃,滚动“跳跌”也照样会出现。
那么,“价格笼子”机制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
遏制暴涨暴跌?
只是在时间上有所抑制,但并没有遏制住这种现象。(“科创板”和“创业板”几乎每天还是会出现15分钟内连续拉升到板的情况。)
遏制非理性追买追卖?
好像恰恰相反,大家都为了尽快达成成交愿望,“跳价挂单”成为交易常态,“跳买追、跳卖跌”反而会成为交易者的“基本挂单手段”,从而助长了“非理性追买追卖”现象的整体性升级。
因此,也不能否认,“价格笼子”对交易会有一些影响。
3.有趣的是,可以对比着“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价格笼子”不同点,看看对市场资金的影响。
从字面规则定义来看,“上交所”的“价格笼子”交易规定,更为“理性”;
而从实际交易情况来看,“深交所”的“价格笼子”规定,更为“实际”。
孰优孰劣?
比如
如果交易者遇到此时价格处于快速上升或快速下跌状态中时,怎么办?
此时,“深交所”和“上交所”的不同限定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是“深交所”的个股--------你挂的买单或卖单虽然被快速上涨或下跌的交易价格“甩开”了很多,而没有成交,但是,你挂的单子还在那个价格处“呆着”,后面如果价格回返到你挂单的位置,还会继续自动成交。
但是,“上交所”的个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你挂的单子就马上成了“废单”,也就是“无效单”(电脑撮合时会把这个单子排除掉),即使几秒后,交易价格又回返到你挂单的价格处,但你的挂单当时已经是“废单”被排除掉,没有进入电脑的“排队”中,因此,你就需要再次挂单来交易才可以。交易价格瞬息万变,你若跟着现价挂单,可能会产生很多次“废单”。
别小看两个市场的这一小点机制上的不同规定。
却可以影响两个市场里,很多市场资金和交易者的不同选择。
(把目前监管层对“异常交易、操纵股价、频繁交易”等等这些“事中、事后”的监管、监控法规联系起来就应该明白了)
相对比而言,喜欢做短线交易、做波段交易的市场资金和交易者来讲,可能会更多选择“深交所”里的品种进行交易;(因为这种规定和现在大家的交易挂单习惯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对喜欢中期持有、长线战略博弈的市场资金和交易者来讲,可能会更多选择“上交所”里的品种进行交易。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点,
就是随着市场上市品种的增多,和市场交易手段、交易理念的更新换代,
“锁死、限制”短线交易行为的方式,虽然相对地减轻了监管的负担,
但可能也会对市场交易行为形成“驱逐效应”(哪里“锁死、限制”越少,资金就往哪里流动,对于资金来讲,做什么品种并不重要,其结果都是为了交易最方便化、盈利最大化、资金最安全化。)。
比如,为什么被纳入“深市主板”的“中小板”中个股,
相比同是“深交所”的“创业板”个股,目前在市场中的资金活跃度比较高?
就是因为目前“中小板”里的个股,还没有实施“价格笼子”。
如此,也可以看到,“价格笼子”在“沪深主板”实施后,对降低“主板”市场里资金的活跃度。
特别是一些在“沪市”里的“低价、质地差”的个股。
(因为价格越低,交易时所处的“价格笼子”越小,价格活跃度降低,资金进出受制就会更明显)
4.就“深交所和上交所”在“价格笼子”机制中的不同限定来看,
“上交所”的限定,显然没有“深交所”有优势。
虽然“上交所”对主板的定位是“吸引长线战略投资者”。
但是,
现在的“中线持仓博弈”也好,还是“长线战略持仓博弈”也罢,都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一买死拿不动、一买定生死”那样的老旧交易理念了,现在的中线博弈和长期博弈,为了降低持仓成本+增强长时间持仓的风向抵抗能力,不可避免的,都需要利用一些波段和短线来不断降低中线持仓和长线持仓的成本。
简单讲:10元买1万股,10元成本,做长线持有。
如果1年后,该股市价降低到7元,你怎么办?还持有吗?
2年后,该股市价降低到5元,你还是死扛不动?
相对比,现在最合理的做法是:
10元买1万股,10元成本,做长线持有。
如果用部分筹码做“循环交易”,用短线获取的利润逐渐摊低长线持仓的总体成本;
1年后,该股市价降低到7元时,你的持仓成本也降低到了7元;
2年后,该股市价降低到5元时,你的持仓成本也降低到了5元,甚至更低。
是不是会更有利于长线持有呢?
(这也是“巴菲特”可以长期N年持有好股票的交易中的密码之一。关于“巴菲特”溢价高卖部分+低估买回部分+长线持有主仓的交易策略模式,很多人并不陌生吧。)
所以现在“做中线、做长线”,并不是“简单的被动持有”,什么都不做!
解放一下思维,
不要把“短线交易”和“中长线交易”对立起来看问题,而是相互结合起来找交易中的最大有利点,才是正道。
相信“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初心,并不是要把“市场交易者的交易行为锁死”,
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市场交易活跃性和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而实行的。
“价格笼子”也不是什么不好的机制,
但是,不能一方面强调严格监管、查处“异常交易、操纵股价、频繁交易”行为,
一方面又通过交易机制规定,不断产生大量的“废单”,
迫使交易者频繁撤单、频繁挂单,只是为了一个买卖的有效成交。
如此相对比,“沪市主板”里个股的活跃性,可能就没有“深市主板”的活跃性高了。
站在全市场的高度上,
看两个交易所对“价格笼子”的不同规定,
对市场弊大于利的有些“竞争”,不“争”,而“合一”,也许更符合市场健康和交易者的欢迎。
如果两个交易所要“良性竞争”,不如哪家先试试“T+0”交易制度?
哪怕是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先试行一段时间也可以;
哪怕是“T+0”+“涨跌幅限制”也行;
相信,这样的“竞争”对我们证券市场的发展更有好处,股民也更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