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个药箱、一程山路,这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甲寅镇他撒村乡村医生李有能的日常。

他撒村位于在大山深处,各自然村村落分散,行医之路坎坷艰险。距离他撒村卫生室最远的自然村有十多公里,李有能走路去给村民看病需要好几个小时,常常是清早一个人去,黑夜里再一个人打着手电筒回家。这样的早出晚归,她时常会错过村民上门看病。2018年,李有能的丈夫王志文在自家楼下开起了杂货铺,并向当地烟草部门提出申请,成为了零售户。“有人来找她看病,我就登记上,她再一户一户去看。”王志文说道。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李有能入村、排查、检查、诊疗的次数更频繁了。“每天我都必须去,一户都不能漏。”她比谁都明白,村里有打工返乡的人,去得不勤就查得不精准。每天一大早,她就迎着清晨的阳光奔走在四村八寨,给外出打工回来的村民测体温,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这里的每家每户,李有能都非常熟悉,每进一家,她总是亲切地用哈尼语与村民对话、问诊。

2007年9月,李有能高中毕业,到底是继续读书还是外出打工,她有些迷茫。彼时,红河县各乡镇到处紧缺医生,由于条件艰苦,外地医生很难留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红河县相关部门出资,选拔一批高中毕业生到州里的卫校读书,假期时间返回卫生室实习,目的就是培养一批用得了、留得住的乡村医生。

偶然间看到县里的这项计划,李有能心动了:一来从医是她的心愿,二来如果能当上乡村医生的话,可以照顾年迈的父母。就这样,李有能报名参加了这个计划,走上了行医路。

行医的日子里,李有能心里最挂念的就是在外读书的女儿。2021年,李有能的女儿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初中,要不要和女儿一起走,她犹豫了很久,但一想到村里体弱多病的老人和急需呵护的孩子,她的心就软了下来,“就在这里当医生吧,我得守着他们。”

“李医生又来啦,我最近身体感觉还不错。”村民张有上说道。张有上年逾八旬,患有高血压,子女在外工作,家里仅有老人一人,李有能得知后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 每周一固定上门为老人测血压、查心率。李有能不仅是对张有上这样,她对村里的每一位老人都尽心尽力。“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剩下老人在家留守。这些老人大部分有高血压,有些还有糖尿病,要得经常去看看我才放心”。李有能说,村里老人的子女也时常打电话给李有能询问父母的情况,末了总会说:“有你照看,我们在外边打工就安心了。”

医路漫漫,有人追光而行,有人踏浪而上,坚守初心。从医15年,李有能默默地守护了他撒村村民15年。“守护村民的健康就是我的初心。现在疫情防控任务重,我是医生,更要尽好自己的责,为农村群众疫情防控和健康保障努力。”(记者 郑义 通讯员 吴玥澄 潘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