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地说,公司2023年能够进入绿档,同时做好了提前进入绿档的准备。”3月23日下午,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中国”)举行2021年业绩发布会,公司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耿忠强坚定地表示。
截至2021年末,绿城中国的现金短债比1.7倍,净资产负债率为53.5%,剔除预售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0.3%。尽管同比前一年,“三道红线”指标有所改善,仍归为黄档。
公开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绿城中国却是为数不多超额完成销售目标的规模房企。2021年,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额3509亿元,同比增长21.3%,排名位列全国房企第7名;全年目标完成率达到113%,回款率处在106%的行业高位;取得收入1002.4亿元,净利润为76.87亿元,股东应占利润44.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4%、33.4%、17.7%。
从销售端的占比来看,报告期内,绿城集团自投项目累计取得合同销售额2666亿元,同比增长24%;代建管理项目取得合同销售额843亿元。区域分布上,长三角区域占比66%,环渤海占比18%,成渝区域占比4%,大湾区及长江中游区域分别占比3%、6%。
得益于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2021年,绿城中国自投项目整体去化率达69%,其中,一二线城市去化率71%,新增房源去化率70%,回款率达到106%。
2021年是“土地集中供应”政策实施首年。当年1~6月,绿城中国积极在杭州等重点城市拿地,9月后采取谨慎态度,聚焦少数中心城市,机会型补仓优质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在42个城市新增项目共101个,总建筑面积约1751万平方米,预计新增货值3137亿元,平均楼面价约9080元/平方米。长三角区域新增货值占比过半,达52%。
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表示,公司能取得如今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对战略战术贯彻执行有力。他介绍,绿城中国曾提出2015~2018年三年康复期,2019~2021年三年健身期,今年到2025年是起跑期,2025年之后进入稳定发展期。
“经过一年的调整,房地产行业政策底部已见,市场底部还未见。不过对行业整体的判断,可以简单用三句话来进行描述:一是行业总体稳定,二是结构逐步调整,三是长期趋向健康。”张亚东表示,在此背景下,绿城中国将保持战略战术清晰、贯彻执行有力和品质效益提升。
经过长期紧密地对市场跟踪和当前一城一策体系化的研究,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副总裁李骏判断,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将是筑底盘整的状况,下半年开始逐步复苏趋稳。
原因在于近期政策转变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恢复,重提了房地产稳定器的作用,政策面的宽松基调逐步形成。截至2月底,有超过40个城市出台房地产相关调控政策,预计未来各地将继续加大因城施策力度。
另外,市场需求出现了复苏信号,春节后核心一二线城市新房的来访量恢复到去年12月底双周的平均水平。二手房市场从去年10月份以来成交量连续两个月成交提升,近期一二线城市二手房的带看量超过去年40%以上,市场出现回暖迹象。考虑到政策显效会有一定滞后性,预计二季度才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2022年,绿城中国的合同销售额要完成3300亿元,新增货值要完成2500亿元~3000亿元。总的来说,我们对全年目标达成以及行业中长期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李骏说。(刘颂辉)